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視野 > 正文

「港文化.港創意」展 盼傳承元朗屯門風俗文化

2017-04-01
■友恭學校舊生於活動當天穿起白色校服、背蚨韘漅悒],懷緬當年讀書的日子。■友恭學校舊生於活動當天穿起白色校服、背蚨韘漅悒],懷緬當年讀書的日子。

住在元朗、屯門會見到牛?對於居住在這兩地的市民來說,聽畢後可能只可苦笑一下,而早前在社交網站上流傳一篇名為《新界西人絕對係一群堅毅麊姿堙n的網絡潮文,講述住在新界西所面對的不便之處,語帶幽默,卻道盡當地居民的辛酸。的確,對於一向住在市區的人來說,元朗、屯門等新界地區可能是個遙不可及的地方,更遑論了解兩地的歷史文化。其實元朗和屯門是昔日的魚米之鄉,也是本地主要氏族聚居之地,保留了不少寶貴的傳統文化。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文化葫蘆舉辦的香港賽馬會「港文化.港創意」活動今年則以元朗及屯門為對象,舉辦一系列活動,向公眾展示兩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活動舉辦至今已是第七年了,今年的主題為「入鄉隨續」,這個「續」,有延續、永續的意思,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同時亦保護鄉郊生態環境,追求永續生活模式。一如以往,團隊會先在兩地進行深入考察,亦與當地居民互動訪談,了解一些鮮為人知的鄉間舊事。為了向公眾展示收集得來的趣事,今年文化葫蘆選址元朗劇院旁的空地,以十四個貨櫃為載體,向公眾展示團隊及藝術家的成果,而今年同時亦得到友恭堂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支持,提供鬻蠷H氏宗祠及友恭學校作為另一展覽場地,因此市民除可在元朗劇院旁空地的貨櫃欣賞團隊的創作外,亦不妨到鄧氏宗祠及友恭學校走一轉,了解當中的歷史。

貨櫃展示社區特色

是次展覽以十四個貨櫃為載體,除了其中四個用以展示社區歷史外,其餘十個則邀請社區團體、藝術家和不同大專院校共同參與,透過14個以歷史文化、藝術和設計相結合的藝術貨櫃,除了讓市民大眾對兩區有更深入的認識外,亦喚起大眾對文化傳承的意識。而其中一名參與活動的設計師劉海慧(Ivy),則透過教授錦田婦女古老的藍曬技術分享彼此的生活經歷,製作獨一無二的藍曬作品。

藍曬是一種古老的顯影技術,由英國爵士John Herschel發明,據Ivy介紹,在進行藍曬的過程中所用的油墨濃淡、曬太陽的時間長短,所顯影到的圖案均不盡相同,這也正是Ivy選擇教授藍曬的原因。「在科技化產物下,每張印出來的相都是一模一樣,而藍曬則不同,每張都用人手製作,是一種人性化、具溫度感的手法。我很希望這種古老技術能傳承下去。」Ivy說。是次活動中Ivy與明愛元朗鄉郊社區發展計劃合作,把藍曬技術授予一班錦田婦女。

過程中,Ivy與錦田婦女互相分享彼此的生活經歷,她有感於圍村婦女多已退休,閒時在家帶孫子、做家務,生活圈子較窄,她自言希望透過活動令婦女們能擴闊生活圈子,建立自信。Ivy和她們到山上摘草藥,一起透過藍曬技術製作獨一無二的「相片」,藉展出的藍曬畫布及裝滿舊物的記憶瓶,Ivy希望能與市民大眾分享一些在地的歷史與文化。

舊生難忘「友恭」情

除了上述以元朗劇院外的空地作14個文化貨櫃的展場外,另一展場設於元朗屏山的鄧氏宗祠及友恭學校。位於元朗鬻齱B建於清乾隆己巳年(1749年)的鄧氏宗祠,即使你未去過,也定必聽過其名。鄧氏宗祠又名友恭堂,佔地萬多平方呎,建築宏大,二百多年來祭祖的儀式及很多族例和習俗得以傳承推行至今,鄧氏宗祠實在功不可沒。鄧氏宗祠的歷史價值固然不用置疑,而連同祠堂後方接近一百年的友恭學校舊址,讀者又認識幾多?多年來,友恭學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在鄧氏族人心中絕對佔舉足輕重地位。若市民來到友恭學校參觀,會看到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老師及同學在是次活動中為友恭學校設計的裝置藝術品及模型。

據悉,友恭學校相信早於1924年前已建成,前身是由友恭堂管理的鄉村私塾,用以提供教育予農村中的適齡學童。戰後政府鼓勵和資助鄉村辦學,在1950年代香港教育普及,加上戰後的嬰兒潮,令友恭學校步入全盛期。在1996年,學校光榮地結束了其歷史任務,雖然學校如今再聽不見昔日的歡聲笑語,但對鄧氏人來說,他們一直心繫友恭堂及友恭小學。於1963年入讀友恭學校、及後移民至荷蘭的鄧先生,便自言十分懷念當年在這所學校的點滴,適逢展覽於友恭學校舉行,鄧先生也趁機回來懷緬一番。

「我當年九歲才入學,在友恭小學讀了兩年,比起現在算是很遲入學。」鄧先生說。談起當年在友恭小學的生活,鄧先生頓時眉飛色舞,他憶述因當年思想較保守,重男輕女情況普遍,因此當年友恭學校的男學生較女學生多,女孩子多數要工作幫補家計或做家務,所以當年的女孩子較多會選擇上夜校。當年友恭學校的學費每月只花一元,分上、下午班,鄧先生讀上午班,放學後便去捉魚、耕田。「當年其實並不是很正規地上堂,但那兩年的時光也真是很快樂。我們圍頭人比較野蠻,老師也怕了我們,因此那時我們也挺自由的。當年開辦的科目也不多,最主要是中文,我們連26個字母都不懂。」因為當年生活窮困,鄧先生表示人人都想出國,所以十個男丁有五個都會出外,鄧先生也不例外,移民荷蘭已有40多年了。「雖然我完成中學課程便移民到荷蘭,但這裡始終是我們的根,即使身在異地,我也常常惦記荍琲漁a鄉。」

展期:即日起至4月23日

元朗劇院對出空地:

逢星期三至日及公眾假期開放

時間:12:00pm至7:00pm

元朗鬻蠷H氏宗祠及友恭學校:

逢星期一、三至日開放

時間:11:00am至5:00p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