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灘,是上海的地標之一。這裡的百年建築濃縮了近代上海的風雲變幻,歷來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海內外無數畫家為它寫生、創作,留下許多優秀作品。近日,一套以外灘經典景致為主角的風景明信片《外灘十二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發行。區別於傳統的照片明信片,這套《外灘十二景》全部為手繪。創作這套明信片的是中國硬筆畫的領軍人物之一、中國美協會員張安樸。而這也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在外灘寫生的心得結晶。
近日,出版社專門選址新落成的豫園吾同書局,為張安樸舉辦了一個小型簽售會。今年正好七十歲的張安樸,曾經師從著名畫家哈定。多年的藝術生涯,他創作了大批招貼畫作品,多次獲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而在他心中,外灘一直是百看不厭的題材。張安樸告訴記者,他年輕時跟着老師哈定常赴外灘寫生,匯豐銀行、海關鐘樓、和平飯店、中國銀行早已爛熟於心。他曾任《解放日報》攝影美術部主任。十幾年前,因報紙報道需要,他又把外灘所有建築都用白描形式寫生了一遍,對他們的歷史、建築結構有了進一步了解。去年,他應邀為上海市檔案館的雜誌作封面圖稿,又特地多次、多角度到外灘采風、寫生。
就在前不久的三月初,張安樸又背着畫板、小板凳,帶着鋼筆和畫紙,在外灘的寒風中畫了一個上午。「我登上位於外灘中山南一路上海檔案館的頂層平台,居高臨下,俯瞰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如同一條優美的緞帶,把這些歷史老建築自然有序地串聯起來。」
對於外灘建築群有多年研究的張安樸談起這些建築如數家珍--從上海開埠到形成今日之格局,外灘建築群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變遷,保存至今共有二十三幢房屋。包括現代派風格的法國郵船公司大樓,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大樓、匯豐銀行大樓,折中主義風格的海關大樓,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匯中飯店大樓,古典主義風格的東方匯理銀行大樓,裝飾上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中國銀行大樓,裝飾藝術派風格的沙遜大廈、百老匯大廈等。外灘建築群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驚人地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考慮到明信片「小而精」的特點,張安樸創作這套《外灘十二景》也用了自己拿手的鋼筆水彩形式。他介紹,此次的「外灘十二景」是連貫的,前後可以相接,像二十三顆彩色的珍珠串聯起來。每幅圖稿的透視保持基本統一,均為平行交點透視,讀者的視覺不會有太多的跳躍。採用鋼筆水彩畫形式,能較好地表現出建築的複雜、挺拔的結構,色彩盡可能表現其固有色,也有陽光的感覺。為了使畫面不太呆板,添加了不少近景的樹木花草,勾勒了許多正在行駛的汽車,兩旁街道還畫了行人,渲染外灘的生活氣息。
另據了解,與外灘系列同時發行的還有張安樸創作的豫園系列明信片。實際上,不僅是外灘,張安樸對於上海的老建築、老街道和傳統文化有着偏愛。如著名匈牙利建築設計師鄔達克在上海留下了五十多幢建築作品,張安樸幾乎都畫過。「上海是一個具有獨特風土民情的地方,能把它們用鋼筆色彩的方式描繪出來,是我之幸。」■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