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古文解惑】俗士入門 賢士不至

2017-04-07

齊國孟公子嘗君田文,禮賢下士,不論門客貴賤,一律平等相待,以「食客三千」聞名。《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田文兩度在秦遇害,其他門客都愛莫能助時,幸得「雞鳴」、「狗盜」之力,才終於順利脫險,逃出秦國。

傳統觀點認為,孟嘗君善於養士,用人唯才,不拘一格。王安石(1021-1086)則對此加以批駁,認為「士」必須具有雄才大略,而雞鳴狗盜之徒,根本不配稱「士」;孟嘗君重用此等小人,難怪真正有志有才之士不肯歸附,以致齊國無法戰勝秦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曰:

世皆稱孟嘗君①能得士,士②以故歸③之;而卒④賴其力,以脫於虎豹⑤之秦。嗟乎⑥!孟嘗君特⑦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⑧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⑨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認為,真正的人才應有經世濟用之才,絕非雞鳴狗盜之徒可比。在他心目中,那位具備雄才大略的真正人才,應該就是他自己。因此,他先後向仁宗上《萬言書》,又向神宗上《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一再強調要推行新法,矯世變俗。

要推行新法,理應需要許多人才支持,但王安石偏偏不近人情,遇事不論對錯,屢以己意辯駁對方,自以為是;面對朝中任何反對改革的人,即使是一直以來成就自己、推薦自己、追隨自己或與己友好的,都一律加以排斥罷黜。

結果,王安石批評孟嘗君不能用士,但他在吸收此一歷史教訓後,卻又因剛愎自用、用人不當而促使變法失敗,可謂相當諷刺。■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譯文

世俗的人都稱讚孟嘗君能羅致人才,人才因此歸附他的門下;而他最後也憑藉那些人才的力量,得以從虎豹般兇暴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那班學雞鳴叫、扮狗盜竊者的首領而已,哪裡說得上是羅致人才呢?要不是這樣,憑藉齊國強大的實力,只要得到一位真正的「人才」,就應該可以制服秦國而稱王了,哪裡還用得着雞鳴、狗盜的力量呢?正因為雞鳴狗盜之徒都出入在他的家門,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會來投靠了。

註釋

① 孟嘗君:戰國時齊國公子田文(?-前279),襲其父田嬰封爵,封於薛(今山東滕縣)。與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皆以好客養士著名,合稱「戰國四公子」。

② 士:《說文》曰︰「士,事也。」段玉裁注云:「士、事疊韻,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據此,但凡具有一技之長,能夠勝任其事者,皆可概稱為「士」。又泛指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也就是人才的意思。

③ 歸:歸附。《說文》:「歸,女嫁也。」本指婦女出嫁,找到歸宿。此引申指人心趨於一處,找到歸屬。

④ 卒:副詞,終於。粵語至今仍保留此用法,如「卒之」。

⑤ 虎豹:獸之猛者,形容兇暴。戰國時代以秦國最為強猛,六國都對秦懼怕,概稱之為「暴秦」。

⑥ 嗟乎:表示感嘆的文言發語詞,亦作「嗟虖」、「嗟夫」等。《釋名.釋言語》:「嗟,佐也。言之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粵語至今仍保留此用法,或讀「嗟」作「車」。

⑦ 特:副詞,僅,只是。

⑧ 擅:據有,專攬。《說文》:「擅,專也。」

⑨ 南面:古代君王聽政之位居北,故天子見群臣,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方,故以南面代指稱帝。《周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