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任首日就誓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77天之後特朗普政府卻在鼓吹一個新詞:「匯率偏差」(currency misalignment)。
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華盛頓當地時間周四告訴路透社,從造成貿易逆差的原因來看,政府認為「匯率偏差」比「匯率操縱」起到的影響要大得多。這意味着美國政府下周更加不太可能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
「匯率操縱一詞沒有全面概括我們關切的所有匯率波動,」該官員稱。由於未經授權向媒體發言,該官員要求匿名。
專家:難列華為「操控國」
數位外匯政策專家告訴路透,美國財政部長姆努奇恩看上去不太可能在4月14日的半年度外匯報告中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
奧巴馬政府為評判匯率操縱國設定了三個條件,中國僅滿足其中的一個,即對美國存在較大規模的商品貿易順差。
專家稱,美國財政部必須對有關匯率操縱的定義作出重大改變,才能勉強在4月14日發佈的最新報告中給中國貼上這一標籤。中國干預外匯市場是為了支持而非壓低的人民幣匯率,而且去年中國的全球經常賬盈餘與GDP之比滑落至1.8%,遠低於目前3%的門檻。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上周宣佈進行貿易濫用研究時稱,當一種貨幣不在正常估值範圍內時,就會出現偏差情況。而貨幣脫離正常估值範圍可能是由操縱行為或其他無意識的因素所導致。
「匯率偏差對貿易關係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即便該貨幣沒有被操縱或低估,」羅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