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著名的新聖女公墓一個低調的墳塚裡,安葬茠蠸g小說《旅順口》的作者亞歷山大.斯捷潘諾夫。
作家於1892年出生在烏克蘭城市敖德薩的軍人家庭,後隨父親定居旅順口。1904年,12歲的斯捷潘諾夫以父親尼古拉.斯捷潘諾夫(時任電岩炮台的指揮員)通訊兵的身份,參加了日俄戰爭並身負重傷,險些丟掉一條腿。
《旅順口》發表於1941年,到目前為止,已再版39次,被稱為俄羅斯戰爭文學的經典,作家因此榮獲1946年蘇聯文學的最高榮譽--斯大林文學獎一等獎。國內最早的譯本由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我黨早期革命家陳昌浩翻譯,195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家把這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戰爭稱之為旅順口保衛戰,似乎這裡本就是沙俄的領土。在他的筆下,俄羅斯軍隊英勇無敵,為了尼古拉二世和軍人的榮譽不惜灑血疆場。周恩來總理在讀過此書後有過如下評論:「《旅順口》寫得不好,小說中寫的中國人不是漢奸、特務,就是娼妓、乞丐,這是對中國人的侮辱。」
事實的確如此,中國人或面孔模糊,或形象猥瑣,列入人物表中的只有一個叫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紀鳳台的中國商人,單看這長長的名字,就知道是個親俄分子。另外一人是只有姓沒有名的溫,他負責講述日本人的殘忍和俄羅斯人的善良。小說裡的中國人不過是優雅高貴的俄羅斯人的生存背景和陪襯。 文:鄭永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