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研究人員前日在美國《分子植物》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破譯了世界三大飲料植物之一茶樹的基因組,這將能幫助解釋為什麼茶是世界上被廣泛飲用的飲料,並有望帶來新的茶樹品種。
世界三大飲料植物中的咖啡樹和可可樹的基因組已相繼在歐美國家完成測序。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於2010年首次在國際上啟動了茶樹基因組計劃,聯合華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等多個機構,歷時5年完成了栽培茶樹大葉茶種「雲抗10號」基因組的測序、組裝、註釋與分析,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較高品質的茶樹參考基因組。
自然選擇促抗逆基因擴增
最新研究顯示,「雲抗10號」基因組十分龐大,擁有約30.2億個鹼基對,基因近3.7萬個,但其中重複序列含量極高,約佔整個基因組的80.9%。茶樹近期曾經發生過一次全基因組重複事件,導致與茶葉的香氣、風味與品質密切相關的諸如黃酮、萜類等生物合成相關的基因家族顯著擴增。
自然選擇促進了茶樹抵抗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基因大量增長,詮釋了為什麼茶樹可以廣泛種植在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多樣化生境中,從而成為世界性飲料植物。
茶樹所在的山茶屬植物多達119種,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是為什麼只有茶組植物的葉子適合製茶,而茶花、油茶和金花茶等非茶組植物的葉片不適合當茶喝。最新分析顯示,高含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因決定了山茶屬植物是否適合製茶。
高立志等人還發現,茶樹和其他山茶屬植物的咖啡因生物合成途徑可能起源於可可,但後來經歷了獨立進化。
研究人員指出,茶樹的野生近緣物種因蘊藏着豐富的優異新基因,是未來茶葉品質改良的巨大寶庫,像厚軸茶就含有非常高的茶多酚但是極低的咖啡因,具有培育茶樹新品種的巨大潛力。■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