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偶然翻舊報,在《人民日報》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頭版,刊有「鄧小平會見港澳人士」消息一則。當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十二位港澳人士,他們是︰費彝民、王寬誠、湯秉達、李子誦、李俠文、楊光、梁培、陳復禮、陳紘、徐四民、蘇務滋、吳康民。
參加會見的有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和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祁烽。事隔三十五年,這些會見中的人士,大多數已經物故,在世的只有陳復禮和吳康民二人,人事滄桑,令人唏噓。當年鄧小平復出不久,在毛澤東逝世以後,他是國家實際掌舵人。時值中英有關香港問題的談判,英國人堅持主權換治權,即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治權仍在英國人之手,以便延續英國人在香港取得的巨大利益。
鄧小平堅持主權是不能談判的,一九九七年,香港的主權和治權一定要全部收回,但對英國人在香港原有的利益,可予適當照顧。英國人恐嚇說,如果沒有英國人的統治,香港不可能繁榮。硬漢子鄧小平說,英國人可以做到的,中國人一定能夠做到,一步也不能退讓。英國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碰上中國的硬漢子,談判不成,弄到要在大會堂的階梯上跌了一跤。
外交談判,是一種極高的政治藝術,該硬的應硬,該軟的也應適當地軟。但外交無小事,主持香港問題談判的,實際上是當年中國當權的第一把手鄧小平。鄧小平明確了我國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他指出一九九七年中國一定要收回香港,說如果到時不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他甚至說了「硬話」,說如果不收回,中國政府就是晚清時的賣國政府,就是晚清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李鴻章。
鄧小平的堅決,英國人只好軟下來。結果如何,歷史已經作出判定。香港在回歸後繼續繁榮安定,英國人一定的商業利益也得到了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