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協作能力及愛護環境的態度,本校以「愛惜環境、保護地球」為主題,推動六年級學生進行跨科專題研習,同學需自行擬定研習題目、蒐集資料和分析,最後提出環保建議及作匯報。
本校亦藉在此專題研習項目的努力,獲嘉許成為港燈2016最傑出「綠得開心學校」大獎(小學組)季軍。
學瀕危生物英文 製立體書
是次專題研習,訓練學生從多方面分析資料,他們運用全面因素、多方觀點和推測後果等思維策略進行探究。學校的「全方位學習日」亦加以配合,安排不同的環保參觀活動,如港燈智「惜」用電中心及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等。
為統整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校連繫不同科目進行是次專題研習。在英文科,學生不但認識了不少瀕臨絕種動物的英文詞彙,更重要的是透過資料搜集及分析,從中了解牠們瀕臨絕種的原因,明白氣侯變化對地球的迫切威脅,增加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關注。
在中文科,學生則透過寫作,記述個人如何實踐環保生活;在數學科利用統計資料製作折線圖,分析污染的趨勢;在圖書科學習製作立體書的技巧,並製作了不同環保主題的立體書。
透過專題研習活動,學生提升了環保意識,更提升了解難和批判思考能力。
禤百悅同學分享指,專題研習讓他更了解全球暖化的原因,知道人類的行為對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少的傷害,保護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他最喜歡的是參觀港燈的智「惜」用電中心,這次參觀讓他見到一些最新的節能裝置。
綜合各科的學習,學生搜集到不同環境污染的問題,並能根據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合作提出解決方案。陳羡兒同學發現,要解決不同的污染問題,其實要身體力行,「從大家的日常生活做起,例如盡量購買一級能源標籤的電器、減少使用冷氣和積極參加回收活動等。」
制定環保校園政策
學校深信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及珍惜資源的意識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只有讓學生明白當中的重要,才可以於生活實踐保護環境的行為,並持之以恒。因此,校方制定了環保校園政策,推動校本環境教育計劃,例如:提倡廢物分類、回收及善用資源,校門外設置「百變回收箱」,按月份時間表回收物品等。
每班均委任了一位學生為「環保大使」,負責推動同學珍惜用電,例如在離開課室時幫忙關掉電燈、冷氣、風扇、投影機等設備,以免浪費電力,而這一切大大小小的環保措施,也正呼應着同學從專題研習中所學到的重要一課,就是要保護地球,由大家身體力行,從日常生活做起。■港澳信義會黃陳淑英紀念學校(港燈智「惜」用電計劃「綠得開心學校」之一、2016最傑出「綠得開心學校」大獎(小學組)季軍)
港燈智「惜」用電計劃,致力教導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目前全港已有三百多間中小學校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詳情可致電3143 375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smart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