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英該要知】脆皮蛋撻最聞名 臭豆腐嚇怕遊客

2017-06-09
■香港有很多地道街頭小食,但不是每種都為所有人接受,如牛雜就是牛的內臟。 資料圖片■香港有很多地道街頭小食,但不是每種都為所有人接受,如牛雜就是牛的內臟。 資料圖片

看過上期介紹的三款local food / street food / Hong Kong food / local snacks(本地街頭小吃),包括pineapple buns (菠蘿包),mini egg puffs(雞蛋仔)和Faux /Imitation Shark's Fin Soup(碗仔翅),有令大家立即mouth watering(流口水)嗎?這期,我將會為各位帶來更多美食。

Egg tarts(蛋撻)︰egg tarts是其中一樣非常聞名的traditional(傳統的)小吃,連the former governor of Hong Kong(前任港督)Chris Patten(彭定康)都要到local bakery(本地麵包店)一嚐egg tarts的美味。Egg tarts的pastry-crust(外皮)香脆,分為cookie pastry(曲奇皮)和flaky pastry(酥皮),中間filled with(填滿)egg custard(蛋漿),再以高溫bake(焗製),新鮮出爐的egg tarts最為吸引!

砵仔糕因砵得名

Red bean pudding / sticky rice pudding(砵仔糕)︰因其container(容器)而名,把rice flour(粘米粉),sugar(糖)與red beans(紅豆)混合,然後放進一個small bowl(小碗/砵仔)內steam(蒸),吃的時候用stick(竹籤)把砵仔糕挑出,就像吃popsicle(冰棒)/ lollipop(波板糖)一樣,分為with beans(有豆) / without beans(無豆),white sugar(白糖)/ brown sugar(黃糖)。

Stinky tofu(臭豆腐)︰香港人吃臭豆腐,就像日本人吃Natto(納豆)一樣平常,在旺角街頭到處都散發着它pungent(刺鼻的)/ smelly(臭的)aroma(氣味)。雖然很多遊客都被這股氣味嚇怕,但其實也很好吃的!它的表面crispy(香脆),內裡是fermented(經發酵的)tofu(豆腐),再經deep fry(高溫油炸),便成了外脆內軟的佳品。本地人大多喜歡加上chilli sauce(辣醬)或hoisin sauce(海鮮醬)一起享用。

牛雜最好配蘿蔔

Beef offal(牛內臟)︰俗稱「牛雜」,是外國遊客不太會吃的小食,但卻深受本地人愛戴。當中的食材包括牛的honeycomb tripe(肚部像蜂巢的部分)、small intestines(小腸)、large intestines(大腸)、smooth tripe(肚部光滑的部分)和lungs(肺部)。很多人都喜愛加上sweet turnip(甜蘿蔔)與chilli oil(辣椒油),也稱「蘿蔔牛雜」。

除了街頭小吃,香港還有豐富的特色美食,下期再為大家介紹。■程韻

作者簡介:英國文學碩士,在男校任教英語的女教師,愛好文學和動物。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