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門弟子中,有所謂四聖與十哲,能兼此二譽的,僅顏回一人而已。顏回,是四聖中的「復聖」,意為「復見聖人」,用現代語言說之,則是「複製的聖人」,可見其譽之高。顏回又是十哲之首,儒門第一,以德行睿智、沉默如愚、安貧樂道見稱。
三月不違仁 不重複犯錯
孔子對他的印象是:「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去之後,他懂自我反省,對所學的又能進一步加以發展)。回也,不愚。」孔子對魯哀公稱讚顏回:「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子說他從未見過如此學生,三月不違仁,又從不遷怒於人,不犯重複錯誤。
有時,父母在辦公室、子女在學校遇上不快的事,回家後或會找身邊的人出氣,做成家人牽連受害。但顏回絕不如此,難怪得人敬重。
不過最特別的是,他的同輩對他也是欽佩不已,子貢是孔門傑出的人才,但他對顏回的評價很高:「賜(子貢自己)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另曾子晚年對顏回仍推許不已:「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顏回)嘗從事於斯矣。」(語譯:能力高的問於能力低的,知識多的問於知識少的,有真才卻不誇耀,有實學也不炫耀,別人觸犯他,他又不計較,以前我的朋友顏回,就是這樣的人!)
綜觀論語,顏回差不多是完人。除了上述的聰明睿智之外,他的安貧樂道也為人稱頌:「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語譯:顏回真是賢德呢!就是只剩下一筐白飯,一壺清水,在陋巷中,一般人受不了的憂困,他是不會改變自身的快樂的)。
他的德行、胸襟,連孔子自己也自愧不如,說:「弗如也!吾與汝(子貢)弗如也。」
極高親和力 同門無敵人
此外,有一點為人忽略的是:顏回有極高的親和力。在《孔子家語》一書中,孔子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可知,孔子自從有了顏回之後,他的學生不再是「個別突出」,而是成了一支有凝聚力的團隊。錢鍾書在《讀伊索寓言》一文中諷刺得妙,他說:「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衝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多在於同輩之間的爭名奪利,特別是彼此之間的互忌。但顏回這個人很特別,同門之間,鮮有對他加以批評的,他不是任何人的敵人,而是眾人的朋友。這一點或許出於他的天性:為人低調、淡薄名利。他不像子路般好勝、不像宰我般好口舌之爭。
這種親和力,孔門中只顏回獨有。在孔子第二次周遊列國的十多年中,他帶着的是整隊孔門子弟;當中,人才濟濟,倘若真的有國君用他,他不難組織「內閣」,由子貢擔任宰相、子路做軍事部長、宰我當外交官、冉雍坐鎮中央、閔子騫等分任地方官,這樣的一個陣容,也算亮麗吧!而能把這支團隊維繫得緊緊的,可能是顏回。他不一定要有什麼職位,只要他不是任何人的敵人,而是所有人的朋友,受眾人的愛戴。
齊家治國平天下,始於修身。■松睿(退休教師,閒時不休,讀書、代課、練口語,期望自己仍有餘力幫助學生進入大學。)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