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閒談史事】卡爾大公打破拿破崙不敗之身

2017-06-16
■霍夫堡門前的卡爾大公雕像。作者供圖■霍夫堡門前的卡爾大公雕像。作者供圖

上期提到筆者到維也納旅行的時候,在霍夫堡(Hofburg)前見到兩個雕像,第一個是薩伏伊的歐根親王,為奧地利擋住了鄂圖曼帝國和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進攻,今期就介紹另一個雕像︰卡爾大公(Archduke Charles)。

還記得拿破崙(Napoleon)有句著名的說話嗎?「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意思是在我看到厄爾巴島(Elba)前所向無敵。這句說話聽起來好像很豪氣,事實上只是拿破崙在自我感覺良好而已,無敵之身早就被卡爾大公打破了。

各國出兵干涉法國大革命

卡爾大公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奧地利國母瑪麗亞.特蕾沙(Maria Theresa)的孫兒,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的年代,法王路易十六(Louise XVI)夫婦被送上斷頭台,但他老婆卻是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妹,因此神聖羅馬帝國決定出兵干涉,還拖了普魯士下水。

可是還沒出兵,利奧波德二世就暴斃,由兒子法蘭茲二世(Francis II)繼位,並先後組了幾次反法同盟。

在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時候,卡爾大公就已經一戰成名,駐守在萊茵河區域,打敗了法軍名將儒爾當(Jourdan)和莫羅(Moreau),1799年轉戰瑞士,趕走了法軍名將馬塞納(Masséna),不過也沒能拯救神聖羅馬帝國,1805年的三皇會戰(Battle of Austerlitz)中,法蘭茲二世親自出馬,在拿破崙面前輸得一塌糊塗,被迫解散神聖羅馬帝國,連女兒都要嫁給拿破崙和親,成了倒楣的末代皇帝。

變成奧地利帝國之後,卡爾大公出馬改革奧地利軍事制度,並取得一定成績,在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期間,卡爾大公正面對陣擊敗拿破崙,成為極少數能打敗拿破崙的軍官。

不過,卡爾大公之後在華格姆戰役(Battle of Wagram)中敗北,老哥法蘭茲二世趕緊割地賠款投降,卡爾大公也告老還鄉,連第六次反法同盟(萊比錫戰役那次)也沒有參加,1847年在維也納逝世。■文澄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