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雙城記】人在巴黎(上)

2017-06-16
■巴黎鐵塔。網上圖片■巴黎鐵塔。網上圖片

何冀平

人說,如果二十歲到過巴黎了,一生都想着巴黎。二十歲,我還在西北掄鋤種地,別說外國旅行,上海都沒去過。數十年後到巴黎,巴黎之行古蹟、風光、文化,記錄在照片、文字上,時間一久照片會退色,文字會淡忘,但巴黎讓我記住了一個人,永遠難忘。

離巴黎聖母院不遠的一座古典式老樓,寬敞的樓梯,高高的窄窗,顯示着房子的年代和級別。徐廣存老師夫婦就住在這裡。來之前,聽說過徐老師的許多事,他的學問,他的品格,他的個性,他的妻子,尤其他樂於助人的事聽得最多。

徐廣存九歲離開家鄉,先到青島、南京、上海,1949年到台灣求學,1968年到巴黎。學校註冊時間已過,在巴黎人生地不熟,沒法上學也沒法生活就去了美國,在美國一間化學工廠做了近一年工,但他心往法國的念頭不已,工餘期間,自己悶在小房子裡努力學習法文,終於又回到法國,並在第七大學註冊了博士,從此在那裡教書定居。

徐老師是山東人,離家數十載,一心想回鄉,直到1975年才千辛萬苦,幾經周折回到家鄉,離家時還是媳婦的母親已經步履艱難,那一年他42歲。母親着急兒子的婚姻,為他介紹鄉里姑娘藍英,徐老師侍孝,不願違背母意,同意與藍英結婚。一個在外數十年,文采風流,又是身在花都巴黎的男子,為什麼會同意和一個鄉間女子結為夫婦?凡人會費解,但徐老師有慧眼,從家鄉,從母親手裡接過一個寶。

藍英隨老師定居巴黎,相夫育子,婚後生了三兒一女,打理起一頭家,三個兒女都讀完大學長大成人。這段不平凡的婚姻,使我想起胡適與妻江冬秀,啟功與妻章寶琛,都是傳統的包辦婚姻,妻子文化不高,長樣平實,但是她們婚後深愛丈夫,尊上睦下,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三餐一宿樣樣周全,居室閃爍發光,讓丈夫一心撲在學問上。丈夫的朋友來了,個個才高八斗,她們不插一句話,極有涵養,默默送茶煮飯秉燭陪伴到夜深。她們的善良、大度、隱忍,是多少才富五車的讀書人,一世也學不來的品德。

有趣的是,胡適、啟功的婚姻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而徐老師與藍英的婚姻是在七十年代,「良相治國,賢妻安家」這古訓古今相同。藍英到了法國才開始學習文化,守着一位書生,加上她的自強,她的法文反而比中文還好,藍英的故事感動了法國人,2000年她被巴黎評選「好媽媽獎」。

鋪起白色餐布的法式餐桌,向着白色的陽台,一盆四季海棠粉紅色的小花開得正艷,餐桌上是難得一見的家鄉飯菜。藍英高挑健碩熱情,滿臉是笑,滿面陽光,看見她就覺得天下沒有辦不了的事。藍英自己烙的餅,沒油很薄很香,那一大盤沙律尤為誘人,其實只有土豆和番茄,放了些嫩黃的法國芥末汁,清爽可口,為此買回各種法式芥末,怎麼也調不出藍英的味道。

閒談中,徐廣存老師說出一批人名,嚇了我一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