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政制難向前 責在反對派

2017-06-21
■劉兆佳指,傳統反對派須為政制發展停滯不前負上責任。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劉兆佳指,傳統反對派須為政制發展停滯不前負上責任。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劉兆佳指普選列議程因中央推動 民主發展須依「一國兩制」

普選是香港人在回歸後開始萌發的一個夢,但至今始終未能圓夢,多次否決政改方案的香港反對派宣稱是因為中央「阻撓」。見證茩輕隡々Q年政制發展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回歸以來,政黨談到政制發展原本都只集中討論立法會產生辦法,行政長官普選之所以成為議程,其實是中央政府所確立和推動的,而2010年香港在政制發展有所突破,正是民主黨接受政改方案,及向中央和特區政府建議立法會增加10個議席至70席。他強調,只要反對派真的認同「一國兩制」,就應理解香港的民主發展,一定要配合到「一國兩制」。至今政制發展寸步難行,作為「政治現實者」,他認為反對派必須負上責任。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回顧過去20年,中央政府根據基本法逐步容許香港民主化,包括擴大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增加立法會議席、引入「超級區議會」議席等(見表),惟阻撓者反而是口稱「民主派」者,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本令港人有望今年普選特首,惟香港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否決了政改方案,令特首普選遙遙無期。

回顧香港政制發展,劉兆佳指出兩個特點,「香港講政改,不是政治體制改革,而是立法會和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沒有人去提政制問題,如行政、立法的權力分佈、立法會內部結構是否要改變、行政司法關係是否要改動。」

第二個特點,是只集中在立法會產生辦法上討論。早於1980年代,立法會產生辦法已有爭論。回歸以後,由於首兩屆的產生方式已明確規定,所以大家都在討論第三屆立法會選舉。

2010年突破 因願與中央溝通

劉兆佳指出,2005年時,特區政府試圖提升立法會民主成分,但因反對派覺得不足以滿足要求,最終未能通過,政府無功而還。

2010年,民主黨願意與中央和特區政府溝通,接納政改方案,並提出立法會增加10個議席的建議,其中5個新增議席由分區直接選舉產生,另外5個由功能團體選舉產生。劉兆佳形容,這已是「唯一的突破」。

「20年來最大的轉變,是中央實際上通過自己的建議、承諾,將行政長官普選問題擺上公共議程。」為何不是整天說茩n爭取「真普選」的反對派所推動呢?

劉兆佳解釋,由於特首選舉涉及誰控制政權的問題,反對派知道中央不會輕易讓步,所以沒有積極爭取特首普選。

他進一步解說當時的狀況:2003年至2007年之間,中央對香港有大批優惠政策,包括CEPA、個人遊、人民幣業務,令香港的經濟局面得以改善,內地與香港關係越來越緊密,令人以為人心回歸的趨勢會繼續下去,「所以中央在2007年就承諾,2017年香港可推行特首普選。」

無視國家利益 盲搬西方模式

「但現在當然無法這樣做。」2015年,反對派不理主流支持,堅持要爭取他們心目中的「真普選」,最終對政改方案投下反對票,令市民失去「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

劉兆佳坦言,反對派一味跟從西方民主方式,無視國家利益和「一國兩制」,「總之就自由選舉、自由參與,任何結果只要合法都要接受,至於結果會否導致特區政府與中央對抗、令香港變成顛覆基地,或肆意破壞香港現狀,在此想法下,對他們來說沒關係。」

「但『一國兩制』不是想搞這樣的東西。」劉兆佳指,「一國兩制」的設計原則,包括國家利益得到照顧、香港原有狀況得以保留、香港不能威脅國家安全、愛國者治港等,「鄧小平不是想香港成為『西方民主試驗場』來啟Y國家民主化......香港的民主發展,一定要配合到『一國兩制』。否則鄧小平會否搞『一國兩制』?」

反對政改方案 卻無可行辦法

面對傳統反對派一邊聲稱支持「一國兩制」,另一邊又反對符合有關安排的政改方案,卻提不出另一套切實可行的模式或辦法,作為「政治現實者」的劉兆佳批評,他們必須為政制發展停滯不前負上責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