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一邊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的香港,一邊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深圳,250米長的中英街有着獨具特色的「一街兩制」人文景觀,也見證着香港回歸祖國前後的翻天覆地變化。香港文匯報記者從中英街管理局獲悉,中英街正在通過科技智能化手段提升通行效率,年底還有望取消辦證工本費。
中英街商業的興衰和內地經濟緊密相連,1979年深圳市建立經濟特區後,內地的商品經濟還不發達,緊鄰香港的中英街以免稅的價格優勢成為內地聞名的「購物天堂」。不過,香港回歸後,內地的經濟發展迅速,香港對內地居民逐漸放開個人遊後,中英街購物人流回落,加上個別不法商販以劣代優,中英街的商業陷入低迷。
斥半億建十大景點
據中英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英街正在進行系列轉型:鹽田區政府投資了5,000萬元人民幣(約5,726萬港元)修葺建設騎樓、古塔公園、回歸廣場、浮雕牆等中英街十大景點。傳統麒麟舞陸續被挖掘,天后宮和吳氏宗祠得到修復,瀕臨失傳的天后寶誕慶典儀式也獲得傳承,魚燈舞民俗博物館面世等,這些充滿歷史文化風情的中英街文化逐漸取代商業成為吸引遊客參觀的重點。
據悉,目前華界中英街一共有147家商店,登記過的商舖中有6家是原籍居民經營,如實惠、波記、泰日台等,數十年堅守,也是對祖國發展有着堅定的信心。
泰日台藥店開業超過30年,老闆李天送是一名港人,一家三代人在此生活經商。他說,店面是自己的祖業,藥品必須貨真價實,不僅贏得街坊的信任,連部隊和政府機關也來他的店裡買藥,現在還有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雖然近年來遊客有所減少,但談到未來的發展,他相信祖國發展會越來越好,自己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