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股市樓市雙雙狂跌,1998年首季失業人口突破十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當年經濟倒退4.7%。
■ 1998年8月,索羅斯狙擊港元,股市狂瀉,政府入場打大鱷,總共動用1,200億元儲備力撐恒指,守住聯匯制度。
■ 由於經濟倒退加上港匯追隨美元高企,觸發「全城大減價」,樓價、工資、租金、貨品價格通通下跌。從1998年11月起,香港進入「通縮時代」,長達五年半。
■ 2003年3月「沙士」殺到,重創香港經濟,恒指狂跌,樓價暴瀉,5月至7月失業率創下8.8%的歷史高位,總共有30萬人失業。當年經濟倒退3.1%。
■ 2003年6月,中央政府推CEPA挺港,此後逐年推出CEPA補充協議,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 「沙士」重創香港旅遊業,2003年7月中央推出「個人遊」政策,截至目前覆蓋49個城市、2.5億內地居民。
■ 2010年8月國務院批覆「前海」規劃,截至2016年底,當地共吸引了10萬家企業進駐,其中港企近4,000家,大部分是金融類企業。
■ 金融海嘯後美國推出QE政策,香港樓價大升,港府由2010年11月起推出多輪樓市「辣招」,金管局亦先後推出八輪逆周期措施。
■ 香港與內地展開互聯互通模式,2014年11月開通滬港通,2016年12月開通深港通,2017年5月宣佈即將啟動債券通。
製表:記者 涂若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