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論語.學而》中有「無友不如己者」句,歷來聚訟紛紜,或解為「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主張君子宜謹慎交友;或解為「沒有朋友是樣樣不如自己的」,申論君子見賢思齊、遷過向善之理。關於交友之道,確實是個人生難題,不止今人疑惑,即使是孔子的弟子,其實也曾論辯過這問題,《論語.子張》載云:
子夏ヾ之門人問交ゝ於子張ゞ。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々而矜不能ぁ。』我之大賢與あ,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認為,君子宜謹慎交友,值得交的就交,否則就應拒絕;子張卻認為,君子既有非凡才能,自當能尊賢而容眾。上述二說,到底何者為是?
君子親仁愛眾 損友不宜結交
子張所言「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句,子貢也曾引述過(《韓詩外傳》),可見當為孔子之教誨。在《論語》中,孔子也曾說過:「汎愛眾,而親仁。」明謂君子親仁而愛眾,似並無拒人不交之意。
然而,孔子亦說過:「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主張某些損友並不宜結交。
那麼,同樣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與子張的交友觀,何以如此分歧?而孔子有關交友的不同言論,又何以如此矛盾?其實,二子所言,皆應接聞於夫子,不可相非。夫子之教,乃因材施教,同一論題,由不同學生提出,其得到的回應往往有異。
孔子曾說:「師(子張)也過,商(子夏)也不及。」認為子夏、子張兩位學生,各有不同弊病。也許如此,孔子對這兩位學生在交友方面的教誨,亦不盡相同,以致二人聽聞各異。
《論語集解》引漢人包咸云:「友交當如子夏,泛交當如子張。」
又蔡邕《正交論》曰:「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而二子各有所聞於夫子。然則其以交誨也:商也寬,故告之以距人;師也褊,故訓之以容眾,各從其行而矯之。」所論甚是。子夏與子張的交友觀,各有其是,亦各有其非,孰利孰弊,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
譯文
子夏的門人向子張請教交友之道,子張反問:「(你們先生)子夏如何說呢?」門人答道:「(我們老師)子夏說:『可與為友的就相交,不值得交的就拒絕。』」子張說:「這和我(從孔子)所聽到的不同。『君子尊崇賢人,同時寬容大慼F嘉許人才,但也憐恤弱者。』假若我是個大賢人,那對人還有什洶ㄞ鉈e的呢?如果我自己不賢,別人都會拒絕我了,哪待我來拒絕人呢?」
註釋
ヾ 子夏:卜商,字子夏,春秋末衛國人,較孔子小44歲,與子游並列孔門四科十哲的文學科。
ゝ 交:相處交往,此指交友之道。交,金文字形作,像人雙腿交叉貌,引申而指一切相接交錯之事,包括人與人之交往。
ゞ 子張:顓孫師,複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戰國時期陳國人,較孔子小48歲,孔門十二哲之一。
々 嘉善:嘉,《說文》:「美也。」引申指頌揚美好之事。善,《說文》:「吉也。」由本義吉祥而引申有良善之意。《論語.為政》:「舉善而教不能。」其中「善」與「不能」對舉,與本章並同。此處之「善」,當兼指品格高、能力高的人。
ぁ 矜不能:矜,本義為矛柄,假借為「憐」,詳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不能,與前文「善」字對舉,指質素差、能力低的人。
あ 與:通作「歟」,文言語氣助詞,表示疑問、反黠或慨嘆之意。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