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大研發智能調節平台 奪美2017全球創新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炎炎夏日,港人慣開大空調享受涼風,但很多人又覺得室溫太低要穿外套禦寒,變相浪費能源。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王丹團隊研發出智能空調調節平台,系統可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收集大廈單位內各用戶對室溫的反饋,再以大數據方法運算,在不同時段調節出最舒適的溫度。試行後證實使用者的舒適度明顯提高,兼慳電近兩成。項目早前勇奪美國「2017 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
港人每年用在空調的花費高達123億元,而樓宇管理單位為怕被用戶投訴太熱,傾向以保守尺度訂定室內溫度,王丹解釋所謂「保守」,包括將室溫採取劃一溫度設定,並一般調至偏低溫度。
此舉一來浪費能源,而且亦使部分怕冷人士感到不適、容易生病,甚至影響工作效率,但樓宇管理單位苦無機制或方法知道每位用戶的舒適程度,以致上述問題不斷持續。
人類溫感舒適模型為基礎
為求破解這個「低溫死結」,王丹團隊決心研究為樓宇節能兼能提升個人溫感舒適的空調調節平台(SPET)。
他解釋團隊自家開發出的系統,當中包含多組演算程式,並以人類生理學中的溫感舒適模型為基礎,「可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收集各單位的用戶對舒適室內溫度的反應,再以大數據方法把所有資料整合計算,最後自動調節最佳的舒適溫度。」
王丹表示上述應用程式使用方法簡單,性別、年紀、身處房間等基本資料只要輸入一次,只有冷熱選項須在用家覺得有需要時才逐次按下,「系統可作交叉學習,長遠而言甚至無須用家輸入任何資料,系統便能預計使用者在日間不同時間對室溫的需求。」據了解,系統只需一秒運算,並會自動調節室溫,無須人手操作。
試行三周舒適度升逾三成
他表示,SPET平台已於一間有13名員工上班的辦公室試行3星期,證實能讓使用者的溫感舒適度提高33.8%,而平均室內溫度上調了1.75℃,反映以往該辦公室室溫也許過低;由於室溫上調了,系統能有效減少18%電能。
王丹指,有關系統基本上可應用於任何空調,無須額外購置硬件,相信有潛力可作獨立發展,亦可成為樓宇管理系統或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的一部分。研究團隊未來會聯絡有關企業與樓宇管理單位,進行應用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