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只要動動腦筋,人人都可以變廢為寶。皇仁舊生會中學師生收集了區內食店的咖啡渣、校內廚餘和龜隻排泄物,用作堆肥,滋養農作物,待農作物長成,又用以餵飼動物或在校內義賣,再將所得資源投入發展農圃,令資源循環以支持有機天台農圃。由於出色表現,該校在「都市有機耕種--校園天台農圃領袖訓練計劃」奪得3項大獎。
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早前贊助,開展為期兩年的「都市有機耕種--校園天台農圃領袖訓練計劃」,協助27間學校在校內建設有機園圃,為中學生提供有機農耕及領袖工作坊、農場實習考察和體驗。
日日作農務 漸增責任感
皇仁舊生會中學的「環保大使」總幹事廖其志,每天上學前到區內食店收集咖啡渣,曬乾後混入泥土作肥料及利用其氣味驅蟲。他指,日復一日的農務強化了自己的責任感,明白只有努力付出,植物才會開花結果。
前任「環保大使」總幹事葉彥童指,透過計劃見識過農場內不同的農具,又幫忙推馬糞牛糞作堆肥,令其有志修讀有關環境科學的學科,望能把農業和環保方面的興趣發展成專業。
皇仁舊生會中學憑藉打造資源循環有機天台農圃和在各項活動中的出色表現,奪得「最佳校園有機農圃」冠軍、「有機之『導』大獎」和「學生有機園圃最佳攤位表現獎」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