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港視察行程中,多場講話講得最多的內容之一,就是關心香港青年。習主席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愛護香港青年,為他們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強調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工作的重要性。香港青年在面對學業、就業、置業等問題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要有北望神州的國家視野,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
習主席是次率領中央代表團來港,在49個小時內出席了20場活動,行程密集,內容豐富,過程順利,反響熱烈。習主席在港視察行程中講得最多的內容之一,就是關心香港青年。
多次強調關心香港青年
習主席在會見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時說,要「引領青年一代繼承好愛國愛港光榮傳統」;習主席在參觀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時表示:「我非常關心、重視青少年成長,因為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沒有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就沒有遠大發展。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機緣,當代香港青少年要把握歷史機遇,選擇正確道路,報效香港、報效國家。」習主席在與各界人士會面致詞時提出「四個表率」的殷切期望,其中之一是「要帶頭關心青年,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令愛國愛港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習主席在七一講話中強調:「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寄語廣大青年。談及青年,習主席都會緊密聯繫到國家和民族,都會從時代的高度對廣大青年提出希望。習主席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青年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
把握融合機遇拓展人生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始終關注香港青年問題,高度重視把中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高度關注香港青年人就業創業等問題。習主席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愛護香港青年一代,為他們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強調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工作的重要性,讓他們更多地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聯繫,從而牢牢把握香港同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增強投身「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香港社會缺乏對青年人的國家民族教育,加上某些別有用心的勢力蠱惑,令少數青年人受到不良影響,甚至成為違法行為的犧牲品。香港青年對國民身份的認同障礙,原因複雜。部分年輕人之所以對「去中國化」有某種程度共鳴,主要原因在於香港產業單一化,年輕人缺乏出路,因而產生對社會的不滿。再加上某些政治勢力的負面影響,加劇了香港青年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危機。弔詭的是,明明加快兩地融合符合香港青年開拓人生事業的需要,但在某些政治勢力的影響下,部分年輕人又站在「去中國化」的第一線。如果香港與內地隔離,將導致香港自我邊緣化,最終承受代價的是香港青年人。因此,香港年輕人必須走出「去中國化」的迷惘,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
認識祖國就是認識未來
部分香港青年激進化有其深刻背景和複雜原因,在此情況下,應該讓香港青年明白,認識祖國就是認識未來,不懂中國就是不懂世界,香港青年應放開懷抱,去認識今日國家的面貌。國家將要為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創造條件、出台政策,香港青年應該有堅定的理念,在面對學業、就業、置業等問題時候,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和「國家大數據」等戰略,均顯示國家正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這必然要求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進一步充實、升級和加強。而這些方面,恰恰是香港青年一代的優勢,也是香港青年的巨大人生機遇。
無論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祖國始終是香港發展的堅強後盾,香港青年要看到國家的發展一定會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要更好地從知識、做人做事等方面充實完善自己,要加深與內地年輕人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國情。
提供更多議政參政機會
新特首林鄭月娥透露,稍後會具體落實為青年提供更多議政、論政、參政機會的措施,藉此加深青年對政府的了解和信任,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社會領袖和政治人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政府分別會將「青年事務委員會」和「人力發展委員會」升格,後者在一年內升格並改名為「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均由他本人擔任主席,希望在學業、事業和置業方面,協助青年向上流動。他又指在參政、議政及論政方面均會增加青年參與機會,包括中央政策組將會改組,希望讓更多青年人加入。
的確,不要讓少數激進青年「綁架」了整個青年議題,因為有更多香港青年正在不同崗位、不同領域為前程打拚,為香港和國家貢獻力量。作為資深青年工作者,筆者在多年來開展兩地青少年交流的工作中,目睹愈來愈多的香港青少年願意去認識祖國、了解國情,並能作出承擔,攜手為香港和國家的福祉努力,作出貢獻。新一屆政府須想方設法協助他們成長和發展,只要他們上位接班了,就會構成一股龐大穩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