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神州傳承】欽州坭興陶 窯變千彩 驚艷千年

2017-07-17
■坭興陶以自然陶彩和雕刻裝飾為最大特色。 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坭興陶以自然陶彩和雕刻裝飾為最大特色。 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

不上釉不上色燒製 自然陶彩中國獨有

廣西欽州市一座640年前建造的古龍窯上月舉行出窯儀式,多位國家級、省級、市級坭興陶工藝美術大師和工匠們製作的3,000多件坭興陶精品帶着餘溫出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奇魅力隨之傳承開來。有1300多年歷史的坭興陶以欽江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坯品不上釉不添加任何陶瓷顏料,在燒製中因溫度變化的不同而產生千變萬化的自然陶彩,作品絕無類同。坭興陶的「窯變」驚艷千年,自然陶彩在世界陶瓷業中絕無僅有,堪稱中國一絕。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朱曉峰 廣西欽州報道

坭興陶由取土、練泥、成型、雕刻、燒製到成品,道道工序既細緻又講究。

欽江兩岸取土 歷經風化混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坭興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李人帡說,坭興陶使用欽江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將東泥(欽江東岸)封閉存放,西泥(欽江西岸)取回後經過4至6個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達到風化狀態,再經過碎土,按4比6的比例混合,經摟、揮、轆、挑、榣、光六大傳統技法製作而成陶泥,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撐製成陶器坯料,再經獨特工藝燒製後形成坭興陶。

開爐方知色彩 打磨方露真容

李人帡說,因陶土獨特,含氧化鐵的比例不同,坯品不上釉不添加任何陶瓷顏料,在燒製中因溫度變化的不同,最終產生豐富的「自然陶彩」,其色彩是自然形成,在開爐前誰也不知道會燒出何種色彩。

坭興陶燒製出爐後,表層保留着朱色或紫紅的原色,經打磨去璞後即露出「真面目」--斑斕絢麗的自然色彩和紋理若隱若現,古銅、天斑、鐵青、紫霞、虎紋、墨綠、金黃等諸多色澤,可謂「火中求寶、難得一件,一件在手,絕無類同」,而且質地細膩光潤,「質如美玉、形似青銅、聲若鐘磬」,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雕刻裝飾作品 工藝自成流派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坭興陶省級非遺傳承人陸景平說,世代相傳的坭興陶工藝獨特,不施釉料,採用浮雕、平雕、線刻、鏤空、鑲嵌等技法進行裝飾,在製陶工藝中自成流派,獨具一格。

早於1915年,坭興陶已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84年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坭興陶藝術品「神鳥」一次性出口美國30萬件,締造了中國單件陶器藝術品出口歐美市場數量最大的行業奇跡。

綠色環保無毒 有利食物久存

陸景平說,坭興陶不僅耐酸耐鹼,更是無毒性,鉛鎘釋出量為零,它獨具透氣而不透水的天然雙重氣孔結構,使器皿內氧分充足,有利於食物長久儲存。實踐證明茶葉置於坭興陶罐數年而無霉變,用坭興陶茶具泡茶,味正醇香,暑天越宿不起膩苔、色味不變。用坭興陶食具盛裝食品,暑天隔夜不餿。 此外,用坭興陶花瓶插花,花艷葉茂、經久不謝。

純正的坭興陶土因原礦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鐵、鋅、鈣、鎂、鉀、鈉等微量元素,會在泡茶的同時提供人體所需。在中國,這種陶土只有廣西欽州本地的高嶺土中才能開採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