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改革教育是林鄭積極施政的突破口

2017-07-25

馬建波 資深評論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和第五屆特區政府就職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香港有很好的家底,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新的經濟轉型的出路。」習主席的講話得到了新特首林鄭月娥和香港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林鄭特首表示港府將立足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發展教育」,對未來香港產業經濟的發展進行積極的研究和部署。應當說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給未來香港特區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是香港新一屆政府「新政、新風、新思維」的轉型契機。

林鄭月娥在競選和上任特首之時就已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財新思維」,並已顯現未來政府理財思維將有更積極和進取的轉變,以更好地配合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戰略。一是政府將改變長期堅守「收支平衡」的理財思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佈本年度預算案時也表示:「收支平衡並非香港需要長期堅守的理財選項。」二是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新財年將增加50億港元的投入。且林鄭特首在參加首次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已展露其「新政、新風」的積極姿態,闡述了政府未來施政的重點及突破口。筆者認為「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是新政府未來施政的重點目標,而「發展教育」恰恰就是切中香港時弊的一個絕好的「突破口」。

誠然,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教育環境生態一直不能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廣受社會詬病。教育體制一直延續1997年之前的教育格局,香港教協基本掌控了香港教育思潮的風向,教綱、教材多年來仍以「西化教育」為主,對中國文化、歷史和國情教育多有排斥,更不用說全方位接受「國民教育」了,這就是2014年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無疾而終的直接原因。而此次習近平主席蒞臨香港視察時也再次提到:「香港應對青少年開展國家歷史、文化發展與國情的教育,讓廣大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國家,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這就是香港要與時俱進開展「國民教育」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香港已回歸祖國20年了,還有什麼理由不能接受「國家歷史、中華文化與優良傳統」的教育呢?

國家歷史和愛國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林鄭特首早前也表示:香港的國家歷史和愛國教育要從孩子抓起!要讓香港的每一個兒童都知道「我是中國人」!應當說林鄭特首「新政、新風」之立足點和出發點,及其定位也是非常準確的。在首次立法會答問時,林鄭特首表示:「人是香港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元素,而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因此投放政府資源在教育上,是對未來意義最大和回報最高的投資。」她還強調:「教育是竭誠盡心的事業,單靠錢的投入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增加經常開支的實時行動,只是計劃中為下一代改善教育的第一步,未來特區政府還會循8個範疇作進一步研究,推出相關措施。」

這8個範疇包括: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學位化教師政策;加強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提供學生多元發展機會,啟發學生的創新意念;檢視全港性系統評估制度(BCA)和校本評核,改善教與學水平;推廣職專教育,通過加強商校合作應付香港人力需求;探討自資專上教育院校的角色和定位;釐清教育局與辦學團體及學校的關係,為教育界「拆牆鬆綁」,騰出更多教育政策研究和交流空間;重視家長教育和改善家校合作,藉此減少過度競爭的文化,使兒童健康、愉快成長;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界別在研究及興建學生宿舍方面的資助等等。並且已有具體的措施,如:減低「殺校」縮編影響,強化中學教育,實施「三保」,資助學生計劃等。

由此可見,林鄭特首不僅找到了其展現「新政、新風」,積極施政的突破口,更已邁出了改革香港特區教育體制與生態環境的堅實步伐,我們真誠地希望林鄭特首在轉變思維觀念,施展新政新風,增加教育資源投入的同時,也能與時俱進,大刀闊斧地進行教育改革。為服務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建立一種積極、健康、科學、理性的教育生態環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