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公營醫療「爆煲」因忽視公私營合作

2017-07-25

顏汶羽 青年民建聯主席

近日,流感高峰期令醫院爆滿,急症室輪候時間超長。特首林鄭月娥與衛福局局長陳肇始頻頻到訪醫院,為前線工作人員打氣,了解實際情況。在流感高峰期前,公營醫院已經非常接近飽和點,病人投訴頻繁。筆者認為根本問題在於香港醫療體系過於側重公營醫療系統,忽略了私營醫療系統。這是關乎整個醫療系統的分工與定位問題。

公營醫療系統應負責緊急、重大的手術,提供最緊急、最基本的醫療服務。而私營醫療則提供門診等非緊急醫療服務及高服務水平的手術,這是最基本的分工與定位。但是,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處理了很多門診類的醫療服務,除了現時的普通科門診外,連急症室也處理部門門診的病人,大大加重了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政府應推出更多措施,將公營醫療系統中現時的門診類病人分流至私營醫療系統,充分利用好私營醫療系統的容量,包括醫護人員的人手、醫療設備等軟硬件。當中,醫療券及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是現時最簡單、快捷、便利的施政措施。

政府應盡快加大醫療券的金額及受惠年齡層,包括推出兒童醫療券,並應加大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推廣至更多長期病患者。從資源運用的角度,這群市民到公營醫療系統診療,也有公帑的補貼。因此,減少公營醫療的負擔,將這些資源,透過醫療券或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轉到私營醫療系統中,實際的公帑開支也不會太大。

只有做好公私營醫療的分工,將部分病人由公營轉到私營,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才可以得到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資源是有限的,包括醫院、分科診所的硬件,還包括醫護人員的人手不足,故要從分流做起,才是治本的方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