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美經濟對話機制是「大成果」

2017-07-26

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剛剛結束的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雖然存在諸多分歧,也沒有舉行萬眾期待的記者招待會和聯合聲明,立即被西方、特別是日本媒體解讀為「談砸了」、「不歡而散」。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年貿易額近6,000億美元。中美龐大貿易既是拉動中美兩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也是世界經濟增長巨輪的「壓艙石」。中美間如果出現貿易戰,將對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產生難以想像的「衝擊波」。中美貿易不僅量大、涉及面廣,且牽涉到方方面面,是極為複雜、並受到世界媒體高度關注的國際課題。

正因為中美經濟關係對世界經濟有特別影響力,今年4月中,中美元首在美國海湖莊園達成包括經濟、外交、執法和社會人文等四大對話機制,是高瞻遠矚、惠及世界的舉措。有了良性對話機制,兩國就可以化解貿易過程中的摩擦和避免戰略誤判。從這個角度來講,對話機制的達成和有效運作本身就是「大成果」。雙方存在分歧不要緊,可以通過對話和談判加以解決,所以說對話機制才是「最主要、最值錢」的東西。因為沒有記者招待會、聯合聲明就解讀為「談砸了」、「不歡而散」顯然是「近視眼」。

暢所欲言是良好開端

中美首輪經濟關係會談引人注目,是因為有人認為會談是「雷聲大、雨點小」,成果有限,加上美國方面在會前會後放了一些「硬話」,立即刺激了部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西方傳媒。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取消了記者會,完全不能成為「無成果」的佐證。從美國財政部發表的簡短聲明和中方舉行的小範圍吹風會可以清楚看到,「對話機制是有效運作、暢通無阻」。在會談過程中,雙方可謂做到盡情發言,將自己心底想的、對對方不滿的、要求對方做到的、希望對方體諒的,全部通過正常渠道傾洩出來。

美方指責「中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擾亂了全球鋼鐵市場,對美國鋼鐵行業造成了衝擊」;認為「中國市場開放程度不夠,影響了美國貨品進入中國,於是出現貿易逆差」。中國則認為,是因為美國對高科技商品進入中國有太多且不合理的限制,才造成逆差,只要美國開放高科技產品進入中國,貿易逆差問題立馬可以解決,甚至使逆差倒向另外一方。事實上,降低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符合中國利益,但「去產能」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大量關閉鋼鐵企業,導致大規模失業,並不符合雙方目標和初衷。

對話已成「洩壓安全閥」

汪洋副總理說「對話不僅探討事關兩國經濟合作全局性、長遠性、戰略性問題,也圍繞業界關注的具體問題」。美國希望「中美再平衡雙方的貿易與投資」;北京則強調「不是為了對方的利益選擇合作,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合作」,大家需要像贏家一樣換位思考,從合作中盈利並得到共贏。美國財政部發聲明稱「中國認識到削減貿易赤字是雙方共同的目標,雙方將共同努力實現這一目標」,顯示中美經濟會談已經成為一個可以長期對話的平台,為中美設置了一道「洩壓安全閥」。

在此輪對話中,雙方充分展現了誠意、釋出了善意。中國決定恢復進口美國大米和牛肉、向美方開放信用卡業務和信用評級業務;也將探討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等系列項目。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會談結束發言時強調,「雙方通過建設性對話,增進了相互尊重,促進了相互理解,為雙方未來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中美經濟全面對話機制相當於有了治療疑難雜症的妙藥,無論雙方有多大的分歧和不滿,都可以藉此獲得化解。對話機制本身就是實實在在的「大成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