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壽園15城推廣 料三年銷售增半
內地殯葬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為業界帶來眾多商機。福壽園(1448)正在力推「生前契約」,公司高層在上海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早前預測「生前契約」在內地的接受程度不高,但在實際銷售中市場反應卻頗為熱烈。截至上月底在內地已經累積銷售逾千單,照保守估算,未來三年內銷售可按年增長50%。目前福壽園已在與香港的業界溝通,或有機會進入香港市場。■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生前契約」全名是《生前殯葬服務契約》,在歐美國家即指Preneed,源於英國遺囑信託。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推廣以來,目前的普及程度已經超過90%。所謂「生前契約」,是指當事人依照自己的意願(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及喜好),就本人或他人去世後的喪葬服務內容及所需要的喪葬物品,在生前提前安排,並與專業殯葬公司簽訂合同。
契約內容可增刪
福壽園日前在上海親和源養老院舉行主題文藝匯演,推廣旗下「生前契約」項目。福壽園福壽之家事業部總經理趙宇表示,去年集團最初在合肥試點「生前契約」,今年年初正式推廣,目前在遼寧、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重慶等地的15個城市均有銷售點,一年來累積銷售了逾1,000張單。其中上海是「生前契約」銷售主力,自3月啟動以來,短短幾個月即超過了300單。
根據不同城市的物價水平,福壽園的「生前契約」價位各異,上海分為6,800元(人民幣,下同)、12,800元,以及21,800元三種基礎價格,同時亦可根據客戶的個別需求,替換或擴容契約中的項目。
保值功能成賣點
福壽園上海公司總經理趙小虎直言,中國人對談論死亡頗為忌諱,原本還以為坊間對「生前契約」的接受程度不高,但實際銷售卻遠好於預期。據其觀察,有三類老年群體對「生前契約」的需求強烈,其一子女長期在國外;其二沒有子女;其三子女不可依靠。上述群體整體數量巨大,在養老機構中更是佔到七成之多。
此外,「生前契約」的保值功能,亦是賣點之一。趙小虎指近年來僅殯儀館消費的同比漲幅達7%到8%,即便契約在20年至30年後執行,各種服務仍將依據目前的約定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