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方寸不亂】應有包容

2017-08-24

方 芳

住在大埔的朋友,不時受鐵路延誤的困擾,近年搬到市區了,還是不時要遇上港鐵信號故障的時候。我們笑說,近港鐵的樓價最貴,香港人不是就為那條「鐵」而奔走嗎?地區沒有港鐵的時候,盼天望地;有了地鐵,歡天喜地;坐了港鐵,罵天怨地。

香港人流密集,客流量大,高峰期間每兩、三分鐘一班,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繁忙鐵路,上下班港鐵若有故障,的確為乘客帶來不便。近年,資訊發達,鐵路運輸一旦意外或延誤,有關部門通過廣播,鐵路Apps知會乘客。乘客知情權增加,對公共交通運輸要求更高。

如果從另一角度看,我們的港鐵已經年紀不輕。香港首條地下鐵路開通在1979年10月1日,開通路段由石硤尾至觀塘,至今已經38年。人類近40歲,正當盛年,但港鐵系統40年,設備難免老化。據稱較舊的線路有關信號系統,曾作過兩次大規模更換與維修,部分系統也陸續更換。儘管港鐵有緊密的管理與維修,但仍難免出意外。

朋友是鐵路的專業人士,他曾參與新加坡地鐵的設計和建設。他認為,香港鐵路服務與維修效率,已經達至世界水準。許多情況是,維修人員不截停高壓電,在保持列車運行下而進行搶修,帶有一定風險。颱風吹襲期間,其他公共交通停頓,鐵路仍然保持暢通,遇有故障,維修人員還需冒風雨出動。

在外國地鐵故障情況下,需要停止列車運作才作維修的,所以在外國,鐵路系統緊急停止幾小時服務,時有發生;或者關閉車站某部分,甚至關閉幾日而進行維修,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香港的消費者對鐵路服務要求精益求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公共服務提供者應有包容,而且是否應有更多一點的耐心和體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