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昨日在北京一個論壇上指出,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的「兩制」之間的差異、兩地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間的差異等因素,再加上香港內部激進的反對派多年來對「一國兩制」的曲解、偏離和對抗,影響了部分港人的國家認同。他認為,從長遠看,香港同胞的「民心回歸」需要全社會共同來做。
「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論壇」昨日在北京舉行。「不管有沒有樹立必要的國家認同觀念和國家意識,遵守本國法律是對所有國民最低的強制性要求。」
饒戈平在論壇上指出,國家認同與國家意識密切相連,香港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特殊的社會結構,使得港人的國家意識和國家認同並不是想當然就能解決的事情。
批反對派曲解對抗「一國兩制」
他又指,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在「一國兩制」制度之下,「兩制」之間的差異、內地與香港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間的差異等因素,客觀上影響了部分港人的國家認同。
同時,香港內部激進的反對派多年來曲解、偏離、對抗「一國兩制」的一些主張和說法,亦會對港人的國家認同產生影響。
饒戈平認為,促進香港民心回歸,應加速內地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特別是加強法制建設,彰顯國家發展成果,來增強對香港特區的說服力,增強香港對國家的認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時,中央堅守「一國兩制」方針,保障香港依法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並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
他強調,香港本地權力機構亦需承擔起主體責任,在香港加強對國家歷史和文化、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特別要加強對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群體的教育。
饒戈平認為,特區政府還應完善、落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方面的法律,對於對抗和破壞「一國兩制」、煽動分離主義的激進違法行為要依法制裁。饒戈平還表示,特區政府要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加強與內地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