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每一個初到內地的香港人都會因語言而鬧笑話,如今,馬子鑒在內地工作逾30載,已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回憶1983年初次北上,到南京喜來登酒店做調酒師培訓,就經歷了語言上的窘迫。
他因水土不服而發燒,需往當地醫院看病。「雖然我不停地跟醫生說自己『發燒了』,但醫生總是聽不懂我說的廣東話。無奈之下,我找來紙筆,寫下『發燒』二字。可是醫生仍無法認識我寫的繁體字。」情急之下,馬子鑒抓住醫生的手摸自己的額頭。「還是肢體語言最直接!」他笑說。
如今,馬子鑒已能用普通話培訓內地員工。他開玩笑說,這與他於2001年在深圳認識了山東籍的妻子不無關係,也歸功於常年往返於深港兩地。在這段美滿的婚姻中,他不僅普通話有了長足進步,更有了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女。因為工作關係,家人隨他在海口生活多年。如今,妻子和兒女三人還在海口,與馬子鑒暫時過着分居兩地的生活。
「妻兒在海口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我不想因自己工作的關係,讓他們重新適應新環境。」馬子鑒說,現在有微信可以視頻,每天下午2時至3時,店裡不忙時,女兒都會和自己視頻聊天。暑假期間,家人從海口飛到深圳玩,平時他也會定期飛回海口與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