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學界正能量】「唇讀女狀元」赴英 盼「吻」出一片天

2017-09-18
■「唇讀狀元」曾芷君獲頒新亞書院首屆「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將到英國倫敦學院(UCL)修讀碩士課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唇讀狀元」曾芷君獲頒新亞書院首屆「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將到英國倫敦學院(UCL)修讀碩士課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獲頒首屆越障獎學金 修讀社會政策碩士課程一年

自幼失明弱聽、手觸感弱,需以唇代目,但「唇讀狀元」曾芷君靠自身的努力,成功跨過文憑試,剛於中大翻譯系畢業。大一時申請到英國遊學,有機構以支援不足為由把她拒諸門外,幸得中大幫忙,終能踏出香港,到訪牛津。這經歷讓今年畢業的芷君下定決心向外闖,早前她獲頒新亞書院首屆「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將到英國倫敦學院(UCL)修讀為期一年的社會政策碩士課程,盼「吻」出一片天。■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芷君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分享其4年大學生活點滴及對升學英國的期望。即將升讀UCL「社會政策與實踐的系統評估」碩士課程,她指從小獲得社會的幫助,希望藉着今次機會學習專科知識,擴闊視野,將來回饋弱勢社群。

她之所以選擇英國,原來與其大一暑假參加英國牛津大學的遊學團有關。短短三周,英國的古雅文化已令她傾心。雖然眼看不見,聽力稍遜,但芷君用不同感官感受當地氣息、接觸當地市民、體驗當地生活,對英國的印象變得更立體鮮明。

她舉例說,曾參加城市追蹤的活動,要在英國小街上與人溝通,發掘趣聞,又走訪博物館及圖書館,令她發現英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認識透徹,重視文物保育。

要去遊學團,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SEN)學生並不容易。負責舉辦上述遊學團的機構曾以無足夠SEN學生支援經驗為由,拒絕芷君的申請,令她深感挫敗。由於遊學團由新亞書院與其他機構合作,她憶述,過程中曾要求書院代為轉達其意願:殘疾學生申請交流團主要是希望挑戰自己,因親身到外地有助發掘潛能,遠勝紙上談兵,她本身有入讀主流中學及大學的成功經驗,惟機構不為所動。

英遊學悟「機會要自己爭取」

本欲放棄,芷君在一次機緣之下,與中大輔導長吳基培聊天,「當時我在想,自己申請交流團會遇上困難,相信其他SEN同學亦然,如果大家皆被相同理由拒絕,我們就會錯失很多寶貴的經歷。我得不到,不希望其他人也得不到。」從小怕事的芷君遂鼓起勇氣,向吳基培提出SEN學生申請交流的困難。吳基培其後出面與相關機構交涉,芷君終於如願以償。這也令她明白,「有時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但機會總要自己爭取!」

師撰推薦信 同學陪辦手續

這次遊學經歷令芷君對英國留下美好印象,但在香港長大的她,今次要留學一年,還是難免不安,「要面對陌生環境,要全英語溝通,還有健康和適應問題等均令我忐忑。」

她笑言,起初對選科、就業路、申請手續等均一無所知,同學早在7月就有所決定,但她在9月中才下定決心,幸得新亞校董林泗維鼓勵她「無事無可能,要勇敢嘗試」,加上一班中大老師幫忙撰寫推薦信,同學協助準備文件,陪同辦手續等,才令她拋開憂慮。

芷君報了4間海外大學,最終獲UCL取錄,母親亦會一同前往。她預計學費約18萬港元,宿費每月1萬多港元,因新亞書院向芷君提供「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學費問題已經解決。

芷君正密鑼緊鼓進修英文,本身英語不俗的她,坦言本身聽力差,擔心影響溝通,故要努力聽多一點英語對話的片段,熟習口音。同時跟該校殘障服務相關部門聯絡,了解支援的儀器和宿舍配套等,校方亦將為她安排與大學較近的宿舍。

展望未來,芷君未有細想畢業後會否回港工作,「任何工作有機會讓我為香港或其他地方出一分力,我都會嘗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