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粵劇唱腔自由派

2017-09-26

談到流派唱腔,兩星期前與著名舞台劇導演、前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校校長、京劇梅派票友毛俊輝品茗,因利乘便請他比較教京劇、崑劇和粵劇流派的唱腔。他說京、崑對流派唱腔要求異常嚴格,尤其是北京京劇界,一音一字也不能動,他跟隨包幼蝶老師學唱「梅派」唱腔,一板一眼,都依梅蘭芳的唱法,連呼吸位也要一樣,否則便是唱錯了。他又說自己對粵劇流派唱腔認識不深,但感覺上流派不多,要求也沒有京、崑的嚴格,自我發揮較多。

毛俊輝指粵劇流派唱腔不多也合乎事實,以平喉為例, 1930年代出現薛、馬、桂,白、廖之後(我在上期指出五位前輩中只有薛、馬、白三位符合《戲曲作曲教程》一書作者連波提出成為「流派唱腔」須具備的四個要素),黃少俠老師在其著作《粵曲基本知識》裡提出還有何非凡的「凡腔」、新馬師曾的「新馬腔」,都成為「流派唱腔」,到了1950年代,內地羅家寶的「蝦腔」和陳笑風的「風腔」在省城廣泛傳,也成為流派。「蝦腔」和「風腔」之後,還出現過陳小漢的「B腔」,但流傳不及「蝦腔」和「風腔」廣泛,似乎未能成為「流派唱腔」。

「流派唱腔」如此罕有,但舞台上不乏擅唱的粵劇生角,賴伯疆、黃鏡明撰寫的《粵劇史》列出內地的羅品超、呂玉郎、文覺非,港澳的任劍輝、靚次伯、梁醍波、林家聲、文千歲、羅家英等都在唱功上有個人風格。我個人則認為已故紅伶麥炳榮、黃千歲、梁漢威及現時仍在舞台演出的吳仟峰、阮兆輝、新劍郎的唱腔各有特色。由於他們的唱腔兼收並蓄,很難用京、崑的「流派唱腔」概念來標籤他們是哪一門、哪一派。■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