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夜雨綵燈映維園 中秋團圓盡歡顏

2017-10-05
■中秋綵燈會昨晚在維園開幕,大坑舞火龍、中樂表演、街舞、雜耍、燈謎競猜、創意市集等讓市民盡情觀賞參與,猶如傳統文化嘉年華。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中秋綵燈會昨晚在維園開幕,大坑舞火龍、中樂表演、街舞、雜耍、燈謎競猜、創意市集等讓市民盡情觀賞參與,猶如傳統文化嘉年華。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文華)由康文署舉辦的市區中秋綵燈會昨日夜晚8時在維園開幕。雖然昨晚天氣欠佳,不時下着或大或小的雨,卻無損市民賞燈的熱情。不少市民一家大細到場雨中賞燈,並投入地欣賞各項精彩表演。有市民表示落雨不會影響賞燈的氣氛,更希望以後每年都能與家人入場賞燈。亦有第一次在港過中秋的內地學生表示,內地花燈多展示嫦娥玉兔等傳統形象,香港花燈則有卡通形象等,令人耳目一新。

由昨晚起至10月8日,維園綵燈會場內除有傳統大型花燈展示外,亦有江蘇省藝術團來港獻上《月圓香江》大型民族歌舞及雜技表演,有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坑舞火龍表演,以及中樂表演、街舞、雜耍、燈謎競猜、創意市集等不同項目讓市民參與。

歌舞雜技吸引老少

鄭先生昨晚與7歲女兒一入場便被歌舞及雜技表演吸引。鄭先生大讚今年花燈會節目豐富,且表演較以往精彩。「往年來看花燈很少會停下看節目,今年則一入場便被節目吸引。」他7歲的女兒表示最喜歡雜技及魔術表演。

何先生與10歲孫女首次入場賞燈,他說場內氣氛熱鬧,又有歌舞又有雜耍,很開心,希望讓小朋友感受中秋氣氛。

今年21歲的譚同學昨日特別準備嫦娥服裝到場,與場內嫦娥造型的花燈交相輝映。譚同學表示,以往會到山頂賞月,今年參與學校活動與同學一同來維園賞花燈。

她喜歡傳統花燈樣式,譬如玉兔、嫦娥、桂樹等。她憶述以往來維園欣賞花燈時,場內會有位置或長凳給市民稍作休息,一家人一邊賞花燈一邊食月餅,更加愜意。

10歲莊同學與家人年年都來維園賞花燈。她認為今年綵燈會的規模與往年相若,但人流較以往多。莊同學說,中秋節是傳統節日,是要同家人一同賞燈、賞月的日子。

盼年年與家人賞燈

她說,落雨及人多不會影響賞燈的氣氛,希望以後每年都能與家人入場賞燈。

劉先生與妻子及3歲女兒前來賞燈,他希望透過花燈讓女兒了解傳統節日,感受節日氣氛。他對今年花燈打分70分,笑言扣除30分乃因為花燈會場地太大,逛一圈下來小朋友已經很累,認為如果有休息室或遊戲室讓小朋友參與就更佳。

古樸創新交相輝映

港大李同學參與學校組織的漢服活動,與20名同學一起身穿漢服入場賞月。李同學認為花燈會形式新穎,除有花燈展示外,還有雜技表演,讓入場參觀者有更多選擇。

來自內地的陳同學是第一次在香港過中秋節。她說以往北方是在元宵節時才有花燈表演,雖然香港的花燈會場地規模較內地小,但形式更活潑,內地花燈多展示嫦娥玉兔等傳統形象,香港花燈會則有卡通形象等,令人耳目一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