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在巴士隔了通道的座位上,一位「巴士阿叔」用耳機講電話,整個下層還是聽得到他的談話內容的,雖然有一定的聲浪,但還不算擾人。
只聽他不斷勸誡電話中的「對方」要注意健康,好好保養身體,「現在很多低頭族,頸椎就是會出毛病,你要注意保養好頸椎呀......搵食冇辦法啦,惟有多些運動!」
當時本人正用手機回覆朋友的短訊,他的談話內容引起了我的注意,瞄了一眼穿着平實樸素的「巴士阿叔」,只見專心講電話,不停跟電話中的「對方」講養生之道。因無心裝載,不知不覺瞌睡一下。
殊不知,一覺醒來可熱鬧了,以為正在進行「養生講座」。「巴士阿叔」不再講他的電話了,而是和前後幾排座位的乘客講養生之道,因為好奇,開始細心聆聽。
有位「女乘客」問他:「你是在醫院工作的嗎?」「對呀,我在醫院替中風病人做物理治療,他們出院後,我都會上門幫他們做推拿。」
有了「專業身份」,似乎有興趣的人更多。坐在「巴士阿叔」旁邊的婆婆,自爆八十多歲高齡,「巴士阿叔」就讚她保養得道,「老人家運動少,多些按摩可令血液循環好些,尤其是中風病人特別需要推拿,有錢人每天都做當然好,平民百姓一周兩次也差不多。五、六百元一次物理治療太貴了,不一定要做那些的,我們幫平民百姓做,只收百多元一次,我都做上門的呀。」
這時候,「女乘客」問「巴士阿叔」取電話號碼和姓名,其他人也不執輸,婆婆不會輸入電話,「巴士阿叔」索性給她名片一張,坐在我旁邊的女乘客也拿了一張,竟是足浴店的名片。這位「醫院物理治療師」的真正身份不言而喻了。在巴士上一唱一和,以變換手法向阿婆、阿嬸兜些生意,畢竟還是小事。
就是不明白,有些電話騙案重複又重複,有些竟然可以騙取千萬元之巨,中招的還是年輕人,實是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