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母:我哋梁家九代單傳得呢粒「孻仔1」,等到「眼眉毛都長2」埋家嫂先至「扽3」咗件「慈菇椗」出嚟,都總算家山有福嘞!而家睇見B仔眼仔碌碌,我就好肉緊,而得一啖食咗妐豕{!
父:佢係你「心肝椗」嚟㗎喎,你捨得㗎嗱!
母:講下啫,「摸下都當你偷薑4」呀!
大女:點只「心肝椗」,仲係「蜜糖酲」㖭!
一女:阿媽,怪唔之得你見到佢搭晒糖咁喇!
三女:B仔真係我哋呢班姨媽姑爹心目中嘅「金笸籮」呀!
幼子:你哋「錫5」響個心度好喇,「錫」到咁揚,大咗就好難教㗎嚹!
母:教唔到等阿嫲教,你哋六個我都係咁教㗎喇!
大女:阿媽,你以前就係教唔聽就「打」!掂!
二女:阿媽,你而家就係教唔聽就「錫」!仲掂!
母:你兩個衰女,一唱一和,係咪玩嘢呀?
父:伯爺婆,佢哋冇話錯你㗎,總之畀你教就衰多幾錢重喇!
母:死老嘢,唔幫我不特只,仲踩埋我一份,今晚唔畀你入房瞓!
幼子:老豆都係講實話啫!
三女:老豆,我撐你!
四女:老豆,我同大姐孖鋪,讓將牀過你!
母:你班友梗係想激死老母搵山拜定嘞!
五女:應該聽細佬話,啲??仔真係唔縱得㗎!
母:知嚹,怕咗你班大帝先至怕米貴!
「茨菰」,亦作「慈姑」,俗寫「慈菇」,是一種可供食用的地下球莖。「椗」,借字,音「丁1-3」,本字是「蒂(音帝)」,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
由於「椗」的外形近似男嬰的生殖器官,因此如有人說家中有個「慈菇椗」,就是指「有後」,即有人繼後香燈了。
「心」、「肝」是「五臟」中的兩臟。「心肝」並非「心」加「肝」,而是借「心」與「肝」這兩個人體中的重要器官比喻所鍾愛的人,尤指那些備受溺愛的孩子;亦作「心肝兒」、「心肝寶貝」、「心肝寶貝兒」。
「蒂」可引申為末尾,再借喻極端,那「心肝椗」就是指摯愛的子女,亦作「心肝命椗」。
「埕」,讀「呈/情」,指小口盛酒的器皿;「酲」,也讀「呈」,指喝醉了神志不清的狀態。因此,「蜜糖埕」才是正寫,「蜜糖酲」充其量是個俗寫。
「蜜糖酲」指裝蜜糖的容器,比喻見之猶見蜜糖,即擁有那份甜蜜、快樂的感覺。有人亦以此比喻那些被疼愛的子女。
有人叫心肝寶貝做「金菠蘿」,其中「籮」讀「羅4-1」。至於其正寫,探討如下:
「笸」,讀「頗」;「笸籮」是一種用篾條編織成的盛器。看來以「金笸籮」作為父母的心肝寶貝說不通,可這是最常見的寫法。
「叵」,讀「頗」;「叵羅」是古代一種口敞底淺的酒杯。有人便以珍貴的「金叵羅」比喻自己最重視的孩子。一般認為,這就是正寫。
筆者認為這個詞應是個暗語--「菠蘿」,亦稱「波羅」,別稱「鳳梨」;而「鳳梨」是「奉你」的諧音。試想如不是「錫到燶6」又怎會「金奉你」呢,所以什麼「金笸籮」、「金叵羅」都不是正寫,「金菠蘿」或「金波羅」才是!
這一代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金笸籮」!須知家長一味遷就、悉心保護、刻意安排,無疑只會令孩子養成「公主病」、「王子症」。在溫室長大的孩子,多經不起考驗、不能面對現實、抗逆力欠奉,無怪一遇有挫折,就有「輕生」之念。是故,父母須在疼愛的基礎上懂得落墨,否則「愛變成害」,始料不及罷。
今期的俗語是一個80後有為的女律師與筆者在言談間所提出的。她對這些不屬於她年代的俗語有所關注,實屬可貴;那筆者就在眾多候隊的粵語中抽出這幾個先行述說,以示鼓勵;亦由中希望她當日那股熱誠「然後還有然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孻仔」指幼子,其中「孻」讀「拉」。
2、人老了,眼眉毛會長長。「眼眉毛長」借指等待的時間很長。
3、「扽」,粵方言用字,讀「dan3/躉2-3」,指往下的動作,借指誕下。
4、「偷薑」是將「偷搶」諧音化。這裡指對某人極其保護,不容許任何人觸碰。
5、廣東人對「錫」這個字,除指「疼惜」外,還補充了「吻」這個含義。有人認為「錫」的本字是「惜」。查「惜」的普通話讀音(xī)與「錫」的口語讀音(sek3)頗相近,且與「惜」義近。
6、「燶」,讀「lung1/nung1」,指東西燒焦了。有「燶」味時,人人都「聞」得到。「錫到燶」就是鍾愛之深,人盡皆知。
【專欄簡體版】https://leoleung2016.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