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粵語講呢啲】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

2017-10-24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孫(80後):「星爺」係我偶像,佢真係「隨口噏」都可以「當秘笈」,不愧為「星粵語」獎門人!

爺爺:有冇咁誇呀?噏嚟聽下!

孫:「飲杯茶,食個包。」

爺爺:唓,細個嗰陣,我阿爺同我上茶樓,佢都有咁講㗎啦!有時佢仲會續多句落去㖭!

孫:有冇咁誇呀?噏嚟聽下!

爺爺:衰仔,使唔使跟車咁貼呀!

孫:好嘢唔怕跟吖。講啦,好心急呀!

爺爺:「食唔飽,整多籠蝦餃。」

孫:嘩嘩嘩,好押韻啫!

爺爺:噏埋呢句,睇怕你都要封我阿爺做偶像嘞!

孫:仲有?

爺爺:「唔食包,喂你食豬潲1。」

孫:哈,「食完包,返屋企瞓覺」;又真係「隨口噏」都有噃!

爺爺:唔係你仲當呢啲係寶!咁仲有冇其他吖?

孫:「燒雞翼,我自細鍾意食。」

爺爺:呢啲係碎料嚟啫!

孫:咁叻,你噏句嚟聽下!

爺爺:「燒雞翼,想好味加『美極』。」

孫:又真係好得噃!咁,「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呢句夠晒經典嘞啩?

爺爺:唔好意思,呢句嘢唔係佢講嘅,係出自《增廣賢文》㗎傻仔!

孫:吓!

「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係出自《增廣賢文2》: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誰言碧山曲,不廢青松直;誰言濁水泥,不污明月色。」

也有以下出自《通俗常言疏證》的版本:

風吹鴨蛋殼,財去人安樂。

無論是哪個版本,意思有兩個,其一用來安慰意外地遇上金錢損失的人不要太難過,其二是當意外地遇上金錢損失時用來自我安慰的話語。坊間流傳多個似是而非、犯駁纍纍3的解說。最普遍的是認為「前句是為了後句的押韻而寫的」。查《增廣賢文》是由很多組句子組成的,當中每組句子的上下部,除有獨立意義外,均有直接關係;又或者上部是下部的比喻句。比方,「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4」中,「槍打」相對「刀砍」,「出頭鳥」相對「地頭蛇」;「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中,「風吹雞蛋殼」比喻「財去人安樂」的。

筆者的解說如下:

熟蛋/鴨蛋的外殼的作用是充當一段短暫時間的保護罩。當要吃蛋時,蛋殼已失其作用。風把這些應沒多大用途的蛋殼吹掉,仍留下了光滑的蛋,什麽也沒有損失。

常言道:錢財乃身外物,意為將之散盡或被全取,人仍在;人在,財或會再來,是故可淡然對之,亦即只有短暫用途的蛋殼被吹走,好比被視為身外物的錢財被花光,人反覺踏實。後句帶出了沒錢反來得安樂的理念,因有錢實在帶來各種不同程度的煩惱和顧慮,如:

●有錢怕人騙。

●有錢不知如何運用。

●有錢不知如何保值,投資的風險可不少。

●有錢人的後人多爭產。

總而言之:

If you've got nothing,

you've got nothing to worry about.

【什麼也沒有就沒得牽掛。】

賭徒在把錢輸光後也喜用此句作結,以讓自己輸得好受一點。就是說,輸了錢好像風吹了雞蛋殼,卻無損這隻蛋;也就是說,即便輸了錢,我還是我,有賭未為輸,沒什麼大不了,盡顯賭徒本色。

以下四句源自唐代高僧惠能的佛偈5: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祖釋迦牟尼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菩提」喻智慧;「明鏡台」指明亮的台鏡,「鏡台」喻清靜的心;「塵埃」喻煩惱。意思是本來什麼也沒有,何來會煩惱,由此引申「什麼也沒有就沒得牽掛」。

話說回來,廣東人說的諺語很多時來自一些文獻,只是按粵語的語法稍作變換而成,今期的「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便是一例。嚴格來說,這些經變換的諺語只是原句的廣東版本而已,所以在未經查證之下不宜或不可說「我們廣東話靈巧活潑,你們普通話有麼」這些涉及「大粵語主義」的言論,因這是違背了「文化共融」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潲」,讀「哨」,家畜(主要為豬)的食物,從廚房、市場等處收集得來的動植物廢料與水混合而成,也叫「潲水」或「餿水/泔水」。

2.《增廣賢文》以有押韻的民間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

3.「纍纍」,亦作「累累」,讀「雷雷」,重積、繁多的意思。

4.「出頭鳥」、「地頭蛇」都是借喻愛「出風頭/出鋒頭」的人,因而每多成為最先被眾人攻擊的對象。「地頭蛇」與其廣東版「地頭蟲」也指當地惡霸。

5.「佛偈」是佛經中的唱詞,亦作「偈句」、「偈語」,「偈」讀「gai2/雞1-2」。粵語解「談話」的「傾偈」就是用上這個「偈」字。

【專欄簡體版】https://leoleung2016.wordpress.co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