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林鄭對談初創心得 「走些沒有人看好的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數碼港與科技園合辦「JUMPSTARTER2017」創業盛典,在24隊入圍初創企業中選出最後3隊優勝者,各獲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投資最高100萬美元。昨日盛典的其中一個焦點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對談。林鄭月娥指出,公私營合作是最適合政府參與投資初創企業的模式,施政報告已提出不少創新發展措施,但社會文化鼓勵青年創新同樣重要。馬雲則認為,創業者永遠要比政府走先一步,「如果等到政策準備好時,便沒有機會了。」
林鄭月娥與馬雲昨日以「為未來注入新動力」為題對談。林鄭月娥被主持問到公帑如何跟私人資本競爭時表示,使用公帑需要交代及跟規矩,如與私人資本合作可互補長短,特區政府亦於9月推出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配對,共同投資香港本地的創科初創企業。
林鄭:成功須三大元素
她認為,要成功發展創新科技需要兩大條件,首先是政府領導:施政報告已提出相關措施,其中有篇章更以創科開首,金融服務作結,證明特區政府重視創科。
林鄭月娥認為,香港是自由開放經濟體,創新科技需要由公共機構投資,再透過稅務優惠吸引私人投資。特區政府亦需引導及提供誘因予企業培育新經濟活動,例如施政報告的創新科技發展涉及投資自身、科研﹙R&D﹚ 、稅務減免、培育人才、引入外地人才及開放政府數據等8個方面。
社會文化亦是創科發展的重要元素,「看到有青年敢於創新,面對挑戰,但家長卻反對,要改變文化並非政府可以做到。」林鄭月娥指出,內地有龐大市場,香港正面對機會與風險,「這些機遇會為香港帶來另一個高峰。」
她續說,每個人均希望能迅速取得成功,但事實是一定要等,有時是需要用較多時間去達標,故成功必須具使命感、承諾與同理心三大元素。
阿里靠前瞻人才方向正確成功
馬雲被主持人問及成功3大要素時坦言,他在18年前創立阿里巴巴時,並無基金願意投資,而最重要是要有前瞻性,企業便能找到人才及向正確方向發展。
他認為,要成為一個企業家,首先是要樂觀,思考自己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及如何做得比人好;第二是要找一群同意自己遠景與願景的人合作,「最好的人往往就在你的團隊內」;第三是要懂得「放棄」,問清楚自己可以放棄什麼,「例如時間,是3年還是10年?」
馬雲強調,企業成功除了市場、金錢及技術外,還有人才,且要找對人。他笑說,阿里巴巴早期請了許多副總裁,但該些副總裁差點消滅了阿里巴巴。
他指出,不要只着眼於「熱門」的東西,當年他創立阿里巴巴成功,便是因為互聯網與電子商貿沒有人看好,「如果人人看好,剩下的機會就不大,因此要走一些沒有人看好的路,也不要看同業如何去做,而是要看消費者。如果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他們便會跟着你走。」
馬雲在對談結束前呼籲有意創業者不要等待環境與政策完備,因為如果一切條例都準備好,便已沒有機會,只能轉往其他範疇了,故創業者要比政府走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