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遊蹤:桂林夜景

2017-12-09

■ 賀越明

桂林的山秀水美,白天時時可見,如同欣賞實景山水長卷。可是到了晚上,這山山水水是否悄無聲息地隱入夜色,伴隨茬o座城市的居民一同進入夢鄉呢?我去過也曾長住海內外幾個著名的旅遊城市,對景區喧鬧與靜謐的晝夜對比深有體會,腦海裡偶然又必然地會浮起這樣的疑問。

夜幕降臨之際,我和「名家看廣西」活動的同行者抵達文昌橋碼頭,乘上一艘遊覽船作水上觀光。船駛離岸邊後,朝左邊看去,有兩座高塔巍然聳立,塔身的燈光放射茠鰶孺M淺藍的光芒,不僅將夜空照耀得通亮,還倒映在泛起粼粼波光的水面。漸漸地,商業街的華燈留在身後,隨江堤延伸而去的兩條綵燈光帶進入眾人的眼簾。

船上的女講解員介紹道,遊覽船啟程處是灕江,一路要經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龍湖。榕湖和杉湖,位於城區中央,以陽橋為界,橋東杉湖,橋西榕湖,因湖岸生長杉樹、榕樹而得名。桂湖並非一個湖,而是西清、寶賢、麗澤等湖泊的統稱,舊時亦稱壕塘。古代的桂林有人工開鑿的護城河,唐宋稱南陽江,元代稱鑒湖,明代因城池擴建而變內湖。早前江和湖的有些地段不相通,如現在木龍湖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兵營......

這才知曉,桂林城區為五百六十五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達三十八萬五千九百平方米,水系總長七點三三公里。宋代詩人劉克莊吟誦桂林的詩句「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描繪的正是山多水長的景致。從上世紀末開始,桂林展開規模浩大的一期工程,通過拆遷、開挖和拓寬,三年後貫通了兩江四湖,初步建成了可供玩賞的水上景區。隨即,繼續疏浚、清淤、擴建和美化景區的二期工程,到今年九月,已實現全市所有景區均可從水上坐船前往。不用說,沿岸的那些樹木、花草、燈飾、疊石、棧道、浮雕、湧泉、人工瀑布等,都是為突出和彰顯大自然的美而設計並陸續完成的。

除了自然風光和園林景觀,水上景區還恰到好處地加入了一些表演節目。正像散文名家楊朔半個世紀前在文中描述的那樣,灕江那一段水域,漁夫站在竹筏上,用竹竿指揮魚鷹在江裡下竄上跳地捕魚。岸邊的戲台上,壯族、彝族青年男女跳蚥w快的銅鼓舞,一群身穿古代長裙的女子表演踏歌,不時傳來動聽的歌聲和悅耳的樂曲......這一切劃破了夜晚的寧靜,在江河上營造出美妙的藝術氛圍,也大大增加了船上乘客遊覽的興味。

船在前行中,隔不多久便有一簇燈火逐漸明晰,好似提醒乘客:要過橋了!每每此時,女講解員便扼要介紹前方那座橋的名字和特色。一路經過的橋可真不少,記下名字的有南門橋、西門橋、信義橋、古榕雙橋、北斗橋、玻璃橋、陽橋、榕溪橋、迎賓橋、麗澤橋、觀漪橋、寶賢橋、寶積橋、木龍橋、疊彩橋,直至終點碼頭的解放橋。它們造型各異,橋身多姿,橋洞則燈光通明,大多有壁畫或雕刻。曾有人把環抱江湖的桂林稱作「水城」,認為可與意大利的威尼斯媲美。這有一定的道理,橋的數量固然遠遜威尼斯,但勝在有東方的、民族的建築特色。

儘管是夜晚,水的柔美,山的峻峭,在堤岸燈光的映襯下隱約顯現,有蚖P白天所見不一樣的風韻。桂林城的江和湖,原本是天然的環境,加以人工的力量,終被打造成獨特、靚麗的國家級水上景區,人們因而多了一個飽覽夜景的選擇。這座城市管理者的規劃、創意和魄力,都值得點讚!歸途中我忽然想到:在碼頭下船的那些乘客中,會不會有幾位覺得不過癮,翌日一早再去湖邊江畔走走,甚或去幾座橋上看看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