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網人網事】樹殤

2018-01-08
■洞庭湖畔的300萬棵黑楊樹被砍了。 網上圖片■洞庭湖畔的300萬棵黑楊樹被砍了。 網上圖片

狸美美

辭舊迎新日,漫天的喜慶報道中,有一則新聞卻像根刺一樣扎在讀者眼裡,那就是湖南洞庭湖畔的300萬棵黑楊樹被「種了又砍」。

橫亘在湘鄂之間的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不但是長江的調蓄要津,其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湖畔,因其物種基因豐富,更被譽稱為「長江之腎」。

但是,在經濟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美麗富饒的洞庭湖被迫走上了一條盲目的「發展大躍進」之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引進了歐美黑楊樹,並且迅速地推進這種植物向洞庭湖深處大規模「進軍」。

為什麼要種黑楊樹?據悉,這種歐美黑楊樹是製漿造紙原料中的優質材種,經濟效益巨大,所以一直以來都為當地各級政府官員所重視,被看作是「靠湖吃湖」發展經濟的「香餑餑」。換句話說,黑楊樹就是搖錢樹。因此,數十年一貫制,洞庭湖周邊各縣市幾乎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無微不至」的歐美黑楊樹發展規劃,甚至採取「政府出資獎勵」、「樹典型」等等辦法大力推廣,普遍扶持。如果有任何一級地方幹部「種樹不力」,那就一定「不會有好果子吃」,輕則批評,重則降職。發展到後來,甚至大力推廣水田種樹。儘管有新華社記者早在2003年就有針對性地發出「盛世危言」︰「要警惕良田種樹風。」但絲毫沒有阻擋黑楊樹的席捲之勢。

就是在這樣的「官威」甚或「官逼」之下,「鬼子進村」了。這個「鬼子」,曾經是「GDP」,後來則變成了來勢洶洶的生態殺手。

來聽聽洞庭湖畔濕地的如泣如訴:自從來自歐美的黑楊物種成片成片地侵佔了我們的「長江之腎」後,這些「侵略者」像巨大的濕地抽水機,讓洲灘濕地逐漸旱化;它們的密集樹冠還霸佔了光照養分,逐漸讓周邊的植物陷入滅頂之災;它們還破壞了魚類繁育場和鳥類棲息地;洪水季節還阻礙了行洪,影響了防汛......

洞庭湖濕地的如泣如訴,顯然也被有關部門聽到了,於是上演了最新的雷霆行動:中央環保督察組嚴令要求在去年底之前,湖南省須全部清理洞庭湖濕地的9萬多畝黑楊樹,才算「完成任務」。最新進展是已經砍倒了300萬棵。而按照督察組的要求,砍樹行動還將繼續。

環境問題必須重視,粗放型經濟的發展模式必須向可持續發展過渡,我們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GDP。大方向很正確也很堅定,但從官逼種樹,到鐵令砍樹,卻總讓人覺得沮喪。300萬棵歐美黑楊樹「大種大砍」的殤折,值得深思,比大刀闊斧糾偏更重要的,應該是每一個審慎的決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