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人才 帶動旅遊 承傳技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深水埗5年後會搖身一變,成為設計及時裝標誌地及創新發展搖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日介紹,特區政府計劃選址深水埗通州街的市建局重建項目,以低於市值的價格租用5層商業平台,打造成設計及時裝基地,培育人才的同時將設計、時裝、製衣與零售結合,並期望帶動區內的旅遊發展,吸引四方客。
有業界中人表示,基地正好予行業有升級轉型的機會,「唔可以一味鬥平,而是要做到有自己特色」,又期望能藉此讓具技術及經驗的老裁縫孕育新一代,將工藝傳承下去。
商經局昨日下午舉行記者會,介紹深水埗設計及時裝基地發展大計。邱騰華說,早前施政報告中提到會打造深水埗為本港設計及時裝基地,政府亦就此進行實際商議工作,打算選址通州街270號至286號市建局項目(DL-5:SSP)內。
租用通州街重建項目5層
項目為5層樓高的商業平台,樓面總實用面積共約3,600平方米,並指市建局於去年12月18日經董事會同意及通過此項建議,同時建議交由香港設計中心負責營運,隨後亦會就有關項目進行招標及開展建設工程。
邱騰華指,概念實屬初步,直言「仍未改名」,而租金是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且「有足夠長時間的租約期」,詳情還有待確實,下周二(1月16日)會向深水埗區議會介紹有關計劃詳情。
至於市建局項目用地料在2023年至2024年落成,暫時未能預料基地實際開放日期、有多少設計師受惠及花費多少等,直言「暫時未有具體數據」。
他續指,基地主要有3部分用途,除了培育本港新晉設計師,訓練手藝和創作、設計中心的工作站外,更期望帶動區內旅遊發展,打造猶如韓國東大門、南大門的時裝旅遊勝地。
旅遊事務署會邀請香港設計中心,在今年年底於深水埗區舉辦以時裝巡遊為主題的創意旅遊活動,並邀請本地設計師參與,以配合推動深水埗區的時裝發展,營造創意氛圍,使香港的創意產業與旅遊業互惠發展。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簡介5層基地大約分佈。他介紹,地下是原創設計及時裝服飾展示區,或會利用AR和VR技術,以系列方式展現不同設計師的作品。1樓是時裝製作工場,亦打算讓公眾能以工作坊形式學習製作過程。
「一條龍」推動行業發展
2樓是協作、創作空間,能讓跨界別人士在場商討甚至是即席設計。3樓是創業培育工作空間、圖書館及物料資料庫,4樓便是創業培育工作支援服務。
嚴志明指,中心管理的「設計創意培育計劃」及「時裝創業培育計劃」至今共培育200多位新晉設計人才,認為基地有助以「一條龍」式培訓人才,令行業甚至是跨界別聚焦發展及連繫,為交流和建立網絡聯繫的平台。
他續說,場內會有地方作工作坊、座談會及會議之用,為初創公司提供各類設計所需的共用設施及支援服務,包括原型製作和樣式剪裁等工種及工序所需的「版房」,以支援初創設計師將設計實踐和商品化。
市建局在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對這特色計劃表示歡迎和支持。有關計劃屬初步建議,市建局將會就設計及時裝基地的細節,包括樓層佈局、用途、營運安排等事宜,與有關部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營運者香港設計中心商討。至於有關租用時期及金額等提問則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