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隨着世界各地多位人士公開披露自己年少時曾遭遇性侵的經歷,令人關心到社會及學校內的保護兒童措施,以及兒童相關的性教育是否足夠。勞工及福利局資料顯示,社署在2015年至2017年9月錄得804宗兒童受性侵新呈報個案,而分項統計顯示,有近三成性侵者為學生,包括被侵犯者同校的高年級學長,比率為各職業中最高,情況值得注意。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昨日綜合社署、警務處、教育局等部門的資料,書面回覆立法會有關兒童受性侵的質詢。
他表示,警方於2015年至2017年間,分別接獲504宗、477宗及478宗涉及侵害兒童性罪行的案件,3年合計達1,459宗,但對犯案人職業未有統計。
至於社署兒童受性侵犯新呈報個案,2015年及2016年分別有273宗及294宗,而2017年頭9個月則有237宗,總數為804宗。
羅致光引述社署有就性侵兒童者的背景作統計,其中有近半人職業資料不詳,在能分辨職業的性侵者中則以「學生」比率最高,2015年至2017年分別佔總數24.6%、27.8%和26.4%。
他續說,該類性侵兒童的在學者,包括被性侵者同校的高年級學長。除學生外,性侵者職業背景以「服務性/技術性工作」較多,過去3年分別佔7%至8.7%。
教局助校設投訴機制防範
「學生」涉性侵兒童佔比最高,學校環境的預防保護措施尤見重要。羅致光指,教育局一直採取各種措施,包括協助學校訂立完善的處理性騷擾投訴及支援機制、提醒學校及早識別及支援需要的學生、防範不合適者出任教師等。
同時,教育局每年會與社署合作舉辦一系列簡介講座及研討會,提高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的警覺性,協助他們及早辨識、介入及支援懷疑被虐待(包括性侵犯)的學生。
羅致光續指,因應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現時學校中學課程均涵蓋認識身體與保護自己的相關課題,教育局亦鼓勵學校透過周會、班主任課、講座或其他學習經歷,進一步加強性教育,並就與性有關的問題推行預防性的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拒絕別人的冒犯,並教導學生在有需要時向長輩、輔導人員或機構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