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浸大製「微醫生」入體落藥殺癌魔

2018-02-09
■負責研究的浸大科研人員。左起:蔡宗葦、趙潤東、Michel A Van Hove、關擇誠、梁湛輝。 浸大圖片■負責研究的浸大科研人員。左起:蔡宗葦、趙潤東、Michel A Van Hove、關擇誠、梁湛輝。 浸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浸會大學的學者團隊早前設計和合成出全球首創的智能球狀分子機器載體,能主動控制藥物釋放和分量,有望提升癌症藥物如苯丁酸氮芥等標靶治療的成效。相關論文已刊登於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有份參與上述研究項目的,包括該校的化學系副教授梁湛輝、郭一葦環境與生物分析講座教授蔡宗葦和博士生關擇誠,以及物理系系主任Michel A Van Hove和博士後研究員趙潤東。

15機械臂可控釋藥量

團隊發表了一系列具有最多15個分子機械鍵的新型樹狀大分子。這種大分子可以通過可控的分子機器集體誘導整個球體結構的伸縮,並能包封藥物分子,通過癌細胞物質刺激,主動釋放標靶藥物。

主導這個研究項目的梁湛輝表示,目前的血癌治療法是透過輸送藥物,殺死可能存在於血液和骨髓中的血癌細胞,但這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釋放藥物的劑量,上述15個機械鍵結構類似15個機械臂,預期在進入人體後,能主動控制標靶癌細胞的藥物釋放和分量,提升治療效率。

該智能材料將分子機器和樹狀分子結合在一起,在合成、控制和主動放藥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這類合成分子的複雜性和大小,近似於一個小型病毒。

由於這種智能球狀分子載體的細胞毒性相對較低,可作為日後長期潛伏人體的理想藥物釋放分子機器。新大分子的分子質量已利用質譜儀表徵分析,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已通過超級電腦群模擬驗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