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踏入潮濕的回南天,不少家居均使用抽濕機防潮。消委會測試14款抽濕機,以每年使用450小時、每度電1.2元計算,發現各款差異極大,電費由94元至218元不等。消委會發現4款樣本在廠商採用的測試環境下,量得的抽濕量比聲稱的低逾一成,差異最多為「De'Longhi」,其每日抽濕量較聲稱抽濕量數值差異高達34.8%,涉嫌「呃秤」,消委會已將個案交由海關跟進。
今次測試主要在3個不同環境下進行,包括標準環境(攝氏26.7度及相對濕度60%)、廠商慣用環境(攝氏30度及相對濕度80%)及低溫環境(攝氏20度及相對濕度60%)。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批評,廠商選擇在「慣用環境」下做測試,不能準確反映實際使用情況,「在一個密封空間保持如此高的相對濕度(80%),得出的結果一定是抽到很多水。」提醒消費者選購抽濕機時,應參考能源標籤上標示的能源效率及能源級別等。
在能源效益方面,消委會指有一款產品標示為一級能源效益,但測試結果只屬二級,已轉交機電署跟進。另有一款在水箱被移開後,手指伸入空隙便可觸及內部電線,認為要改善防觸電保護。
整體而言,牌子「KDK」表現最佳,其餘如「LG」、「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及「日立Hitachi」表現亦不俗,在標準環境下可抽走2.23升至2.44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