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搭通識 > 正文

【心康理得】有錢使得子勤學?

2018-03-05

現今,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並用不同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學習。其中,利用金錢作為獎勵並不罕見。那到底應不應該以金錢作為獎勵呢?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學習動機分為三種﹕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即學生自身渴望了解及掌握知識的需要;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學生把學習視為取得地位與自尊的根源,要求自己取得某地位與成就的需要;而附屬內驅力就是學生取得家長或老師認可或獎勵的需要。三種學習動機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作用。

只有在兒童時期,附屬內驅力才比較有效;隨年齡增長,孩子的學習則是以認知內驅力及自我提高內驅力兩類動機為主。

讀書學習只為財

以金錢為獎勵也許確實能夠刺激孩子努力學習,但其效果往往不能持續。孩子學習的原因是「我要得到金錢」而非「我要得到知識,取得成就」。可想而知,當父母不再利用金錢作為獎勵或孩子對金錢再沒需求時,孩子就會拒絕學習,並不會覺得愧疚。

心理學家德西曾做了一項研究。他讓大學生在實驗室裡解答智力題。他把實驗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所有學生都沒有獎勵;第二階段,學生被分為A組和B組,A組解答問題有金錢獎勵,B組依然沒獎勵;第三階段,學生可自由活動,他們可選擇休息或繼續作答。

純為獎勵而努力

結果是A組學生在第二階段表現得非常努力解題,但他們在第三階段時只有少數人仍繼續解題,對答題的興趣顯得減弱。B組學生則有更多人在第三階段仍願意花時間繼續解題,他們對答題有濃厚興趣。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應」。研究證明提供外在物質獎勵會改變我們做事的動機,即由一開始的為興趣而努力,演變成後來的為獎勵而努力。

那應該怎樣獎勵孩子呢?無可否認,獎勵有其效用,不過亦有其負面的作用。其實比起金錢或物質性獎勵,一些非物質性的獎勵,例如稱讚、擁抱和帶孩子到公園玩耍,往往對孩子學習及成長更為有益。孩子的努力不但得到認同,親子關係也能有所提升。總括而言,家長也不應太茩咿韞弮勵刺激孩子學習,學習好本身何嘗不是最好的獎勵呢?■香港臨床心理學博士協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程思齊博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