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周秦漢唐」文物珍品展風華 三秦華章 光耀四方

2018-03-22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

即日起至5月20日, 由大連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聯合承辦,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協辦的《陝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此前在大連博物館開展,共展出周、秦、漢、唐四朝代120餘件(組)精華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3件(組)。展品中不僅有西周日己觥、秦代陶囷、漢代金餅、唐代折腹銀碗等一級文物,也有首次於國內巡展的師丞鐘、青銅龍,更有深藏庫房首次露面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貨幣、漢代漆耳杯、唐三彩釉陶臥駝等珍品。■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宋偉

本次展覽採取「小專題大通史」思路,通過展示各歷史時期的典型器物,串聯出不同時期的考古發現、歷史事件和重要物質成就。大連博物館館長姜曄表示,這些展品不僅是周、秦、漢、唐--中國古代最輝煌時期文物的展示,更會引發觀眾對凝聚在歷史文物上文明的深刻解讀。

赫赫宗周

西周是中國早期國家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制度發展的奠定時期。飽經憂患的周人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敬德保民」的政治倫理觀念,將民心的向背視為王朝存廢的關鍵性力量。西周時代所創造的禮樂文明和政治制度曾被孔子視作理想國的崇高典範。

作為西周青銅器的典範,觥出現於商代中期,流行至西周中期,為盛酒器。有成語叫「觥籌交錯」,是形容眾人聚集飲酒的熱鬧場面,這裡說的觥,就是指商周時期的這種酒器。商周時期的觥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體呈獸形、四足;一種為腹足截面呈橢圓形或方形、圈足。

本次展品中的「日己觥」是一種整體作長方形的觥。蓋前端為一海獸,高突的雙角呈圓柱體,圓柱上飾對角三角紋兩組,高鼻鼓目,兩耳外張,牙齒用陰線刻劃。蓋中部起脊為一隻小龍,龍頭在海獸的眉心,龍身弓起一直延伸到尾部,龍尾上卷。龍的兩側各飾長尾鳳鳥,u喙,三條尾羽向後延伸。器蓋同銘,內容是說此器是作器者為亡父日己鑄造的祭器。

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部副研究員張梅表示,此器造型、紋飾極為華美,整體外觀莊重、大方,設計、製作精巧奇異。全身佈滿的浮雕紋樣多種多樣,獸面、夔龍、鳥、虎紋等同處一器,繁而不亂,構圖合理,主次分明,造型和豪放粗獷的紋飾組合巧妙,是西周青銅藝術中獨具匠心的設計,堪稱西周青銅器的典範之作。

東方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攻滅六國的統一大業。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開創了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第一個高峰。秦帝國的建立,標誌茪@個高度集權的「大一統」的專制帝國開始屹立在世界東方。

本次展覽中,一尊秦國(秦代)巨型的青銅龍頗為搶眼。此器係西安市公安局移交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移交時僅存八塊青銅殘塊。經文物修復專家反覆研究,仔細拼對、粘接,復原為兩條盤曲纏繞的青銅龍。龍體中空,頭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張口,身飾魚鱗紋,尾盤捲為中空的錐體。龍體分鑄焊接成型,形體巨大,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如此巨大而神秘的青銅器物,作何用途?張梅表示,考古專家有三種意見:一種認為它屬於祭祀禮器,有十條龍,兩條兩條纏繞為一組,代表四個方向。另一種意見認為,至少有八條龍或更多,復原後應與中山王墓出土的鳥柱青銅盆上的龍體相類似。第三種意見則認為,它應該是巨型樂器的底座。有關專家先後在《禮記集解》卷三十一的《明堂位第十四》、《考工記》、《史記.秦始皇本紀》、《三輔黃圖》等典籍中找到佐證,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後,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陽,鑄編鐘,置宮廷中,高三丈,鐘小者皆千石也。大多數專家贊同第三種意見。

張梅說,秦文化中有追求浩大氣勢的傳統,在秦統一六國後,這種傳統被發揮到了極致。青銅龍正是大一統的秦帝國巔峰時期的作品。這件自遙遠秦代走來的巨型青銅藝術品,見證荅釩珧磢滷j盛。

大漢雄風

秦王朝短命而亡,在反秦浪潮中崛起的劉邦最終戰勝項羽,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定都長安,西漢王朝建立。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的統治政策,輕徭薄賦,倡行節儉,秦末以來凋敝的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漢武帝時代,國力漸趨強盛,西漢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期,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中國開始以文明和富強的政治和文化實體聞名於世。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宗教、技術的交流和傳播之路,長安也成為絲路的起點,漢帝國的聲威遠播四方。

1999年,陝西省西安市北郊譚家鄉出土了219枚金餅,總重量逾54公斤,則從側面反映出西漢時期漸趨強盛的國力。作為漢代貨幣之一,金餅主要用於皇室貴族間的賞賜與饋贈。在漢武帝之前,黃金貨幣以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的金餅為主要形制。金餅大致形狀為圓形餅狀,正背面皆實而不空,形如乾柿,便於攜帶和儲藏。秦漢時期的金餅鑄造多以陶質容器的器底為模型,將金液澆注其內而成,而且是一次性使用,因而金餅的大小不完全一致。加上鑄地不同和工匠的技術問題,造成金餅的厚薄、大小、形制都會有差別。

盛唐氣象

時至盛唐,疆域面積空前廣闊,社會經濟高度發達,技術水平、藝術成就和精神面貌都達到了古中國社會發展的最高峰。唐代絲綢之路的繁盛,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唐文化以其自信、開放、包容的精神內涵開始遠播四方,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作為研究唐代銀器加工和度量衡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本次展出的「十四兩三分」墨書折腹銀碗有荅S殊的價值,反映了唐代嚴格的金銀器管理制度。該銀碗通體光素,敞口、直腹,腹壁上有一圈凸起的尖折稜。碗底焊接喇叭形矮圈足,碗內底墨書「十四兩三分」字樣。

據介紹,何家村窖藏中共出土帶有墨書文字的器物69件,其中63件記錄了器物自身重量。唐代金銀器的計量詞有五個,分別為「斤」、「兩」、「分」、「錢」、「字」,唐代衡制一斤等於十六O,一O等於十錢。由此可知,唐代的一兩大約相當於現在的40克至43克左右。

張梅表示,何家村金銀器上保留至今的墨書,說明這些貴重的金銀器在封存之後再也沒有被動擾過,直至它們重見天日。金銀器稱重入藏是為了防止以小換大、以輕換重,反映了唐代嚴格的金銀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帶有墨書的這批器皿大都為一組,入庫時逐一稱重並墨書標出,有助於文物工作者探討窖藏的性質和文物定名。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本次亦展出海外回流的三彩釉陶臥駝等珍貴文物。唐三彩駱駝是唐三彩動物雕塑中最獨具匠心的品種,逼真、優美的造型配合華麗的三彩飾釉,藝術效果令人歎為觀止。這些造型多樣的載貨駱駝三彩作品,體現了自西漢張騫開通絲綢之路以後,中亞、西亞商人源源不斷地通過西域來到中國,以駱駝為運載牲畜。胡商通過絲綢之路,與唐朝進行蚆c忙的商業貿易,為唐朝社會帶來了濃郁的異域風情,同時也把唐文化傳播到國外,正是唐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證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