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通識政治題再「失蹤」

2018-04-12
■黃耀恒(左)及徐曉琦(右)認為考生若掌握學科知識,再作合理闡述,不難取得合格分數。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黃耀恒(左)及徐曉琦(右)認為考生若掌握學科知識,再作合理闡述,不難取得合格分數。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

教師:卷一港味減 卷二比去年淺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昨日開考,逾5.3萬人應考。今年通識科卷一的必答部分、涉及政治元素的考題已連續兩年「失蹤」,令考生舒了一口氣。有資深通識科教師認為,卷一難度較去年「微淺」,題目「香港味」不算濃厚,涉及全球化議題,惟部分題型較陌生,考生作答時可能會「窒一窒」;卷二則明顯比去年淺易,考生若掌握學科知識,再作合理闡述,根本不難合格。

通識科卷一為3條必答的資料回應題,佔全科總分50%;卷二則為三選一的延伸回應題,佔總分30%。卷一3條必答題內容涵蓋了「公民身份與本地及海外義工計劃」、「教育與全人發展」及「活體器官捐贈」。

至於卷二延伸回應題,題目問及「留守兒童對中國未來發展影響」、「電動車及能源使用」及「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等熱門議題,3條題目涵蓋了通識的六大單元。

題目更世界性 試題緊貼課程

李求恩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徐曉琦分析試題時表示,卷一的題目難度較往年「微淺」,題目的「香港味不濃厚,跳出了本地的框框」,考題涉及多個國家,如伊朗及新加坡等,其中第一題及第三題分別問及香港義工在參與國際義工計劃的挑戰,繼而討論對公民身份的理解;又以伊朗及新加坡為例,討論為活體器官捐贈者提供經濟補償的爭議。他認為題目較以往「世界化」,而活體器官捐贈一題,他在課堂曾與學生討論這類型的議題,今次試題緊貼課程,相信考生不會陌生,應考時較易掌握。

他續指,第二題有關考生的壓力來源及職業專才教育等香港教育制度議題,考生易有共鳴,但考生需歸納數據再作分析,加上試題要求考生回應對香港教育的「關注」及「信念」等抽象內容,考生要花多點時間才能理解題目,故這題較其餘兩題困難。

多角度思考 重質不重量

該校通識科老師黃耀恒指,今次試題要求考生能深入闡述觀點,例如試題要求「闡述兩個結論」或「解釋兩個爭議」,考評局希望考生「不要靠多字攞分,重質不重量,(試卷)主要考考生的能力多於知識。」

針對卷二延伸回應題,徐曉琦表示,試題均為熱門議題,相信大部分學校已有教授,其中在「留守兒童」一題,在「現代中國」單元中必定會提及,惟考生應在作答時緊扣中國未來的發展;至於「電動車」及「抗生藥物」題目,其題型直接,考生應以多角度思考,並用例子論證。此外,他亦留意到今年閱讀資料文字較多,其監考的考生中,逾半未能完成所有題目。

考生:及時完卷 難度合理

在李求恩中學應考的周同學表示,考試過程順利,能及時完卷。不過,他認為卷一的「公民身份義工計劃」一題較為「刁鑽」,要花時間思考,預計可取得3級。

另一考生羅同學,認為卷一較以往容易;惟卷二的「抗生藥物」議題因涉及全球化,覺得較為困難,故選擇「電動車」作答。他續指,整體的通識卷的難度合理,試題內容均在其學習範圍之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