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元宵的來歷

2018-04-18
■泉州元宵的餡是用鐵模敲出來的。 作者提供■泉州元宵的餡是用鐵模敲出來的。 作者提供

彥 火

我在白雪元宵圓專門店體驗到一家名店的嚴謹作風。每一粒元宵圓都是用人手精心製作的,一絲不苟。

這家元宵店獲得中華美食等的殊榮,可謂名不虛傳。

臨走,我準備購幾盒帶返港,讓朋友也嚐嚐,蘇女士死活不肯收錢,而且表示,讓我翌日離開泉州再送到酒店。吃過泉州元宵圓的親友,無不讚好。

談起元宵圓的做法,明代劉若愚《明宮史飲食好尚》裡寫道:「其製法用糯米細麵,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由上可見,古人更講究,除了糯米外,內餡還有核桃仁及玫瑰。

關於元宵圓的來歷,過去眾說紛紜,且舉兩個最流行的傳說──

一說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漢惠帝劉盈駕崩,呂氏篡權,指使呂氏家族把持朝政。

呂氏去世之後,周勃、陳平一班老臣見機行事,調動御林軍鏟除呂氏勢力,重整漢室,並擁立劉恒即位為漢文帝。

據說平息諸呂叛亂的那天,正是正月十五。

從此,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漢文帝都要微服出宮走進民間,與百姓同樂,以此紀念平定諸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祭祀「太一神」的活動就在正月十五舉行。西漢「太初歷」已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其二,話說春秋時期楚昭王經過長江,那天恰好是正月十五。只見江面之上有物漂浮,渾圓且外白內紅,滔滔順流直下,似有甜美味道不散。

昭王不解何物,遂請教於孔子。孔子說:「此浮蘋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昭王大悅。

以上傳說便是早期元宵的雛形。

元宵在中國南方稱為「浮圓子」和「水圓」,若合了「孔子對楚王問」的原形。

至於元宵為什麼後來稱湯圓,也是有來歷的。

據說,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癡心復辟登基當皇帝,其心可誅,竟日提心吊膽。

某天,他坐在家裡,驀然聽到大街上傳來小販拖着長腔的叫賣聲:「元──宵!元──宵!」

袁世凱作賊心虛,認為此為不祥之兆,蓋因「元宵」二字音同「袁消」,令袁世凱心驚肉跳,大為惶恐。

一九一三年正月十五之前,他下令禁止「元宵」,只能稱為「湯圓」或「粉果」。可是,廣大百姓根本不買賬,更起勁地叫「元宵元宵」,叫得「洪憲皇帝」駕崩,元宵──袁消,一語成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