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史併中史 培養國家觀

2018-05-25
■中史科繼第二諮詢稿後再有調整,香港發展不再分拆為獨立課題。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中史科繼第二諮詢稿後再有調整,香港發展不再分拆為獨立課題。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教育局昨日公佈中一至中三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的修訂課程大綱,其中中史科繼第二諮詢稿後再有調整,新修訂放棄第二諮詢稿中把香港史獨立呈現,改為將「文化特色」課題及「香港發展」內容編入相關中史發展時期的不同課題內一併教授。修訂課程大綱最快2020年於本地中學一年級開始逐級實施。教育局則期望,兩史的修訂課程能讓學生整全有系統地研習中外歷史文化,培養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修訂中史科課程大綱大致沿用第二次諮詢稿內容,3年合共150課節的建議課時分配不變,「香港發展」維持一成比例,但不再分拆為獨立課題。

以中一級教授的隋唐時期為例,第二次諮詢稿本設有1課節的「隋唐時期的香港」課題,教授內容為「屯門作為南方海路交通重鎮的地位」。新修訂稿則將此課題刪走,相關內容放至同朝代另一課題「安史之亂與唐的衰亡」提及,其他朝代有關香港史部分亦有類似變動(見表)。

前線憂缺課時 新修訂助解困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解釋,香港史相關的課節比例其實不變,約15課節,分別只在於第二諮詢稿對香港史部分採用了獨立呈現的設計,新修訂則以「浸沉」方式整合處理,「(第二諮詢稿)把香港的部分構成數個獨立議題,但這樣做課時會較長,題目亦未必能與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緊扣。」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陳碧華補充指,第二諮詢稿後不少前線老師均有就課時不足提出意見,新修訂稿作出整合決定正是有此考量,「(新修訂)希望幫助老師更順暢教學,因為獨立教(香港史)的時候,在教學上可能要花額外時間交代背景。」

被問到整合方式會否淡化香港史於中史科的重要程度,梁元生強調不論表達方式如何,目的始終不變,就是要把香港史與中國歷史結合及呈現,「而事實上香港史亦不應該是最重要,因為我們在教中國歷史,裡面有香港史就已經是香港人的中國歷史。」目前,課程中香港史已佔15課節,比較其他地方而言其實很多。

18校試教 反應普遍正面

就有人質疑一些敏感歷史事件未有納入課綱,梁元生表示在第二諮詢稿取得的前線教師回饋中,未有看到有關訴求,但前線教師有空間與彈性選取相關事件教授,「睇唔到有必要特別標出來。」

對於前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課時問題,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指新修訂課綱已清楚列出每一課題的建議課時,「避免失衡情況發生,相對會有幫助」。她透露目前已有最少18間學校以新課綱試教,反應普遍正面,有關例子可分享予同工參考,期望更多學校自願參與試教,累積經驗。

教育局發言人指,局方昨日向所有中學(英基學校協會屬下學校及國際學校除外)發出教育局通函,公佈初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的修訂課程大綱。兩史修訂課程大綱旨在強化兩個科目的學與教,透過加強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在課堂內外運用各種歷史技能學習歷史,從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

局方期望兩史的修訂課程能讓學生整全有系統地研習中外歷史文化,培養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