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專家之言:試用桌遊代電玩 與友同樂擴社交

2018-05-25

年輕人沉迷打機,除了想逃避現實,也希望獲得「即時回報」的快感。有專家表示,家長可嘗試與年輕人就打機的時間分配「約法三章」,並嘗試找出年輕人面對哪些問題以對症下藥。同時,「桌上遊戲」(Board Game)也可為年輕人帶來同樣刺激感,可成為「戒打機」的渠道之一。

去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將於今年發表的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1)草案中,把「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納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這代表電玩成癮行為將正式列為精神疾病。草案同時指出,「電玩失調」的三大症狀包括控制電玩能力受損,例如次數、頻率、強度及持續時間等;電玩選擇的優先程度大於人生志趣或日常生活;即使發生負面後果,仍然持續打機。

針對電玩成癮的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表示,單靠藥物治療打機成癮,成效不大理想,目前多採用行為治療。丁解釋,行為治療主要有3個方式,一是與患者定下協議,例如每日打機時限,並共同遵守;二是當患者不能打機而導致情緒不穩時,教導他們學習放鬆,例如深呼吸或服用藥物;三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嗜好。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則表示,可通過治標及治本兩種方法協助年輕人戒掉「機癮」。在治標方面,家長可嘗試與年輕人「約法三章」,例如定下平日及假日的打機時間,藉此達至約束作用。

在治本方面,她建議家長可嘗試找出年輕人面對哪些問題,從而對症下藥,例如有社交問題的年輕人,可以報讀課程去提高社交技巧。另一方面,年輕人亦可以尋找有興趣的活動,例如做運動、砌模型或學習樂器等,藉此慢慢取代打機習慣。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主任鄧震宇表示,桌上遊戲需要用策略去爭取勝利,而且每局都有時限性,能滿足年輕人「即時回報」的慾望。他說,部分輔導個案會到中心與其他朋友一起玩桌上遊戲,或參與中心其他活動,藉此擴闊社交圈子,並減少打電玩的時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