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高教界「研究撥款」倡倍增

2018-06-07
■徐立之(左)與鄧特抗握手。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徐立之(左)與鄧特抗握手。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

報告提7建議 擬2022年前加碼至每年40億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為推動大學研究發展,特區政府去年底成立「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檢視本港目前的研究概況、撥款水平和分配機制。小組主席徐立之昨日公佈《中期諮詢報告》,當中提出7大建議,涵蓋資源投放、人才支援、優化決策與行政管理等方面(見表),包括在2022年前,將香港整體競逐研究撥款由現時每年約20億元倍增至40億元。

其中經研資局的撥款亦倍增至20億元;並設立3項獎學金計劃,分別支持教授級、副教授級、博士後級研究人員全職投入研究工作。

專責小組由昨日起至下月10日就報告展開公眾諮詢,分別為8大及自資院校校長作簡介,並為相關行政、學術、研究人員舉行研討會,同時徵集公眾意見,預計將在9月向教資會及政府提交最終報告。

在資源方面,報告引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已於施政報告提出,將本地研發開支佔GDP比率由0.73%倍增至1.5%,及已為大學研究預留不少於100億元額外撥款。

報告指,對高等教育界來說,以「競逐」方式分配撥款有助提升研究水平,但香港用於競逐研究的開支只佔GDP的0.07%,遠低於英國、美國等。

回報率低 基金本金遭蠶食

現時研資局每年撥款,主要來自260億元研究基金的投資回報,但報告指因近年回報率低,令計劃出現赤字,基金部分本金遭蠶食。

報告建議政府向研究基金大量注資,以填補差額,令研究撥款得以持續,同時亦要理順研究基金各項款項的運用限制,使能更靈活有效地調配資源。

徐立之表示,小組未有計算若要令研資局撥款倍增,需要向研究基金注資的具體金額,會交由政府當局自行處理,但他指,由於要同時應對投資回報表現不佳的情況,需要投放的金額或遠多過已預留的逾100億元。

倡設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

報告建議設立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即現有配對補助金(Matching Grant)的「變身版」,以集中推動大學研究,如大學及自資院校成功向私營機構、行業及慈善家籌募得研發開支的捐款,便獲政府配對款項。

報告指,香港研發開支中工商界所佔比重一直低於45%,與世界其他發達地區商界研發開支比例較政府高相反,希望計劃能鼓勵對研發工作的捐獻文化。

徐立之:增資金非「分餅仔」

徐立之強調,資金增加並不會「分餅仔」,未來運用經費需遵循「高質素同行評審」的研究指導原則,選擇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高質素研究進行資助。

就研究人才的培育及支持,報告建議設立博士後獎學金,每輪50個獎學金名額,分科技(包括醫學與工程)和人文、社會科學及商學兩大類,建議為每名得主提供最長3年的獎學金。

報告亦建議效法現時裘槎基金會的做法,透過額外提供資源代聘教學人手,讓學者能集中精力於研究上,當中涉及增設兩項獎學金,分別為資助副教授級的研究員獎學金和資助教授級的高級研究員獎學金,開始計劃時獎學金名額定為每輪10名至15名。

徐立之表示,建議支援期至少5年,他認為,現時制度下,香港學者需要同時承擔教學工作,希望獎學金可為研究人員提供財政支持,鼓勵其全職做研究。

8大歡迎建議 會仔細研究

8所大學昨日均有回應小組報告,各校都表示,歡迎當中提出的建議,並會仔細研究各項建議意見及提交意見。

研究政策及資助小組7大建議

■建議一: 由政府提供新的撥款資助研發,希望於2022年前,將香港整體競逐研究撥款由每年約20億元倍增至40億元,其中研資局撥款則由約10億元倍增至20億元。有關工作包括向總數260億元的研究基金大量注資不少於100億元,並理順基金不同款項運用限制,提高資源運用靈活性及效能,及設立「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推動私營機構向研究界提供研發開支和捐款。

■建議二:在研資局下設立3項分別支援博士後、研究員(副教授級)和高級研究員(教授級)的獎學金計劃,以持續加強研究人員的人手和培育。

■建議三:提高運用競逐研究撥款的效率和成效,包括檢討研資局首席研究員的研究時間及承擔、評審質素、監察程序、項目延展等技術事宜。

■建議四:教資會就研究用途撥款進行全面檢討,包括「附加行政費用」等間接成本事宜,加強撥款成效。

■建議五:提供可持續支援,鼓勵跨院校/跨學科協作,包括考慮將現有研資局「協作研究金」、「主題研究計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3個計劃合併,並支持各大學合作設立研究院,鼓勵進行具策略重要價值的研究。

■建議六:首先政府於內部成立聯絡小組,加強和改善包括研資局、創新科技署、食衛局、環境保護署等不同資助部門間的協調,定期統籌及交流研究方向。長遠應考慮設立全面的研究督導委員會,劃一運作程序及制訂長遠策略計劃,及把研究與創新生態系統更有效地結合。

■建議七:啟用通用的研究人員標識(例如ORCID),並長遠設立中央研究資料庫,備存有關研究人員、評審員、研究項目、成果應用、補助金記錄等資料,以提升搜尋效率、資料透明度及互用程度,讓資助機構和研究人員受惠。

資料來源:教資會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