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一戰華工後裔聚濟南追憶先輩

2018-06-10
■ 一戰華工後裔孫光隆(中)在座談會上展示了比利時贈送的紀念其祖父孫干的牌匾。 香港文匯報記者殷江宏  攝■ 一戰華工後裔孫光隆(中)在座談會上展示了比利時贈送的紀念其祖父孫干的牌匾。 香港文匯報記者殷江宏 攝

今年是一戰結束一百周年。6月8日,山東華僑會館在位於濟南的山東新聞大廈舉辦「一戰華工後裔座談會」,一戰華工後裔孫光隆在座談會上展示了比利時波普林格市政府贈送的紀念其祖父孫干的牌匾。十餘名華工後裔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14萬華工赴歐洲西線戰場

100多年前,英法兩國在山東、河北等10多個省市招募14萬中國勞工赴歐洲西線戰場,其中近三分之二為山東人。孫光隆的祖父孫干就是其中一位。據了解,孫干於1917年遠涉重洋來到法國阿茲布魯克,1919年9月回國。作為華工中為數不多的文化人,他常常利用戰爭間隙替華工寫家信。兩年間,他寫成了兩冊八萬餘字的《華工記》,成為國內外史學界研究一戰史和華工史的重要歷史資料。

山東省僑辦副主任吳冠在座談會上表示,作為一戰華工的主要來源省,山東省僑辦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華工史料的徵集、整理、保護等工作。2014年在國務院僑辦的支持指導下,赴英、法、比利時舉辦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今年,計劃繼續在英、法、比利時舉辦圖片展。

用汗水和鮮血作貢獻

座談會上,山東大學牛方玉副教授作了題為《一戰華工史的研究現狀及其推進》的專題講座,講述了「小人物」背後的「大背景」,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了一戰華工史。

資料顯示,一戰期間,14萬華工告別故土,遠涉重洋,從事武器搬運、製造槍彈、修築工事、清理戰場等最艱辛繁重的後勤工作,用汗水和鮮血為提早結束一戰作出了貢獻。據不完全統計,犧牲和下落不明的華工接近2萬人。華工素來懷鄉戀舊,戰後大部分選擇了回國回鄉,也有約3,000名華工留在法國定居。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 山東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