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今天折騰全香港中學生的「通識教育」(Liberal Studies),顯然在抄美國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這個好聽的中文名是香港嶺南大學官方的叫法。美國開辦「博雅教育」的院校不叫「大學」,叫「Liberal Arts College」,中文又稱為「文理學院」。
「博雅教育」是一個四年制大學本科的課程,學生要在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範疇都要修讀一定數量的學分,畢業後獲頒文學士或理學士的學位。因為美國學制不允許剛中學畢業的大學新生直接修讀醫學、工程學或法律等專業學位,所以上大學只能這樣。香港過去抄英式三年制大學,高中學生可以直接入讀醫學、工程學和法律等專科。
「港式通識」抄「博雅教育」,三年高中的一個學科要兼顧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自然要「將貨就價」,把課綱剪裁得支離破碎。因為人家四年大學幾十個學分是學三門大科,你香港高中生是三年中學其中一科來涵蓋三門大科,如何能夠成功?又因為傳統上的文科生、理科生都是讀同一個「港式通識」,你不能再多教多考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的內容,此所以「港式通識」只能退化為一科「吹水科」,也就是拿些胡吹瞎扯的廢話來回答公開試的考題!
所謂「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博雅教育」落戶香江,也在名稱上出了個大誤會!「博雅教育」這個中文譯名不壞,但是英文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就闖禍了!結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簡稱教資會)就一再拒絕了嶺南大學申請開辦理學院的呈請。背後的原因,恐怕會是教資會的負責人反問:「你們明明辦Liberal Arts Education,開理學院幹啥?」於是到了今天嶺南大學只有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和商學院。
其實許多美式「文理學院」是設文、社、理三學院,商學院也是只收已有大學學位的學生。如果當初嶺南大學以「Liberal Arts College」作為定位,結果可能也是不能開理學院,除非用最常用的中名譯名「文理學院」,那樣還有點指望。嶺南大學今天的窘態算是個題外話,我們還是回到「港式通識」偽冒假扮「博雅教育」衍生的其他難題吧。
「博雅教育」也好,「文理學院」也好,都有文、社、理三大範疇的專業教師團隊。學生自行選修三個學院的課程,每邊都有稱職的教師授課。「港式通識」就出事了!因為將四年大學本科課程,一下子絞碎混合成一門高中的課程,根本就沒有足夠有能力教這門課的中學教師滿足市場需求!結果是怎樣?初期有些學校決定由三位教師各教各的,一個懂人文學科,一個學社會科學,一個會自然科學,這樣教師自己的心也踏實一些!另外有些學校沒有這樣的條件,教師隊伍不夠多元化,只好一個人獨力去教。不論原本學文、學社還是學理,都只好臨陣磨槍,隨便讀幾個教育當局的短期速成班,對付着使用好了! (《通識教育教壞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