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書蘭
有人問我,妳是一名台灣人,怎麽會寫成這一本有18萬字、200多張圖片的新界原居民歷史與傳統文化的書呢?我這樣回答︰「因為心中有愛。」
《被忽略的主角》(圖)這本書我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但我醞釀寫這樣一本書卻有30年了。30多年前我嫁進了新界一個原居民客家村落,我發現村內有很多寶藏,但村內人卻不認同。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生下來就擁有這些傳統文化,因代代相傳,所以習以為常,認為皆是理所當然,像我們的呼吸一樣來得自然,所以他們不認為有什麽寶。當時我就想過,要把它 們 挖 掘 出來,呈 現 出來,並且 記 錄下來。
母親懷胎十月一朝分娩,我用了10年寫成這本書;頂着日曬雨淋到新界各地收集資料,然後分門別類,訪問鄉親父老,臚列大綱,到開始執筆撰寫,不斷的增加資料,不停的修改內容,今天這一本書終於面世了,回頭看看這10年的日子,我曾經試過一個星期沒有出過家門,幾天幾夜沒有漱洗,家裡堆滿了資料,這一疊是屯門的,那一堆是西貢的,那一邊是元朗、大埔的......在家裡走路要側着身子彎彎曲曲繞路而行;如今回頭望去,竟成一種甜蜜的負擔。
Baby出世以後,不會停留在當下,每天都在成長,希望本書的內容在與社會互動下,可以產生些微的影響力!本書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觀點,甚至對我的書名都有意見!「究竟誰是主角?誰?被忽略?」不過沒關係!社會不停向前發展,我們也會換位思考,生活中免不了有些爭論,但阻止不了我們內心深處,有遠方,有詩......
「十年辛苦不尋常字字看來皆是血」,我希望藉這本書的出版,能讓社會各界看見新界這塊廣袤的大地上承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認同新界原居民就是香港原居民,相信原居民承傳悠久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尊重原居民為香港的繁榮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
本書出版跨越香港回歸20周年,新界鄉議局成立90周年,而今年(2018年)剛好是《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20周年。換句話說,120年前的今天廣東省寶安縣三分之二的土地租給英國,租期99年,新定的名字叫新界,取其新的界限之意。「新界」這個名詞在中英談判期間,曾經考慮取消,但經劉皇發先生主張保留,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感謝李祖澤先生,他老人家一直很關心這本書的出版,這些年他一見到我,就問我「書出版了沒有?怎麽還沒有出?」今天這本書也算是對李先生的一個交代。